市民陈升在一家私企上班,别看他年纪不大,但在翡翠收藏方面却显得很老到。说起翡翠,陈升讲的头头是道,“种”、“水”、“肉”,翡翠收藏的种种奥妙他都“门清”。但在陈升看来,现在的翡翠市场之乱,即使是行家也难免“马失前蹄”。
消费者大都知道,翡翠是分A、B、C三个等级,但陈升告诉记者,即使概念记得清楚,到了市场上还是难免“抓瞎”。“现在稍微懂一点的都知道,A货是天然翡翠,B货是处理过的翡翠,而C货则是染色翡翠。但看过翡翠造假的过程你就知道,消费者是基本不可能看出来的。”
陈升向记者描述了他曾见识过的翡翠造假:“一堆俗称的石头料,没水、没底、没色。用化学制剂泡上半个月洗底,然后人工加色,再进真空高压注胶机注胶,几天过去,原来的石头料已经有水色了。这样做出来的假翡翠几可乱真,市场报价动辄上万,但还价就卖,实际上分文不值。”
翡翠成品“猫腻”多,赌石的市场更是各路骗子大展身手的好地方。陈升给记者讲了一个多年前发生在赌石市场上的故事:有个人赌了一辈子的石头,本打算收手不干了,但却遇到了一块很大的原石。切个小口,打着手电往下看时,发现里面确实有翠,种非常的好,绿幽幽的颜色更是漂亮,他想,这个石头我买定了,**后再赌一把就不赌了!
他四处借钱,好不容易才买了下来。结果一刀切开,里面的翡翠完全不是料想中的样子,他被骗了!原来卖家在石头底部打了一个洞,塞了一块绿色的牙刷把进去,再把洞仔细的封好,根本看不出动过手脚。赌石者从切口看到的那片绿,其实是底部的牙刷把映上去的。
故事虽然夸张,但道理是没错的。陈升告诉记者,现在的赌石市场上,伪造原石的技术日新月异了,原石的皮、藓、松花都可以伪造,甚至还能把老坑翡翠嫁接到新坑翡翠上。“即使眼光很老辣的人也难免被骗,何况是新手?”
在陈升看来,行内的人被骗是属于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现在有些外行人也来买原石,属于明知道会死还要来送死的。“既没有鉴别原石的知识和经验,也没有正规可信的购买渠道,怀着一夜暴富的想法孤注一掷,这怎么可能?”说到这里,陈升也觉得很无奈。“现在的市场就是这样,造假者直钩钓鱼,却总有人愿者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