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多数水泥企业都在亏损,只是亏得多与亏得少的区别,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重庆江津区某水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庆市水泥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的水泥行业亏损1.05亿元,企业亏损面占39.32%,而今年1月—4月,重庆水泥行业亏损了1350万元,成为全国各省市中的亏损“冠军”。
重庆水泥亏损面大
据卓创资讯分析师郭亮介绍,每年的6月—8月是水泥行业的淡季。目前,华东区域的企业已经开始大范围的停产检修,西南地区的企业更是处于大面积亏损的状态。
江津某水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的水泥市场需求量平均在每年5000万吨左右,而今年整体需求疲软,重庆水泥需求量只有4000万吨。但是,重庆市大大小小的水泥企业有几百家,成规模的也有30几家,今年的实际生产产能将达到7000万吨,这多出来的3000万吨就成了过剩产能。
该人士称,西南地区一直都是水泥消费和投资增量**大的地区。随着水泥企业引入项目的增多,加快了水泥产能过剩的速度,企业兼并重组的力度开始加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时,水泥产能过剩也导致企业恶性竞争,将破坏重庆市场的价格机制。
水泥企业陷入价格战
卓创资讯提供的水泥价格数据显示,2013年6月,P.O 42.5散装水泥的全国均价为323.13元/吨,而重庆的市场价格则为270元/吨。“270 元/吨是官方价,在本地销售只能卖到230元/吨—240元/吨。如果外销的话,价格还要在此基础上低20元/吨。重庆水泥产品的**低售价已经低于全国平均售价100元/吨左右。”一位不愿具名的本地水泥企业负责人称。
“从今年3月份的300元/吨,到4月份的280元/吨,再到5月份为260元/吨,**后到6月份的**低价210元/吨,价格简直是直线下降。”据上述企业负责人介绍,“在重庆供大于求的水泥市场上,企业只能不断降低价格,价格战已成常态。我们有自己的搅拌公司和房地产公司,所以水泥产品可以自产自销,而那些没有销路的水泥企业有一半的窑炉都关停了。”
在重庆地区的水泥企业中,**具代表的集团性企业有隶属中国建材的西南水泥、台泥、冀东、拉法基,这四大企业的熟料产能占重庆地区总产能的51.5%左右。
在卓创资讯分析师卢宁看来,4家企业已占据重庆地区一半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几百家企业只能在市场上“大鱼吃小鱼”。单体企业占比较大,很容易导致市场竞争陷入混乱。
重庆水泥协会也曾组织企业联动限量限价,但是由于之前有过淡季协同失败的经历,所以在市场低迷时期采取企业联动方式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水泥属于同质化较高的产品,产能一旦过剩,又无法实现行业协同,就很容易陷入恶性价格战。”卢宁表示。
水泥企业有路可寻
海螺水泥川渝区域主任卜华松表示,产能过剩是行业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表现,企业应该加快兼并重组,实现产能合理布局,增强创新能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
卓创资讯的相关人士称,从目前看来,**常见的联动方式还是协同限产,尤其在进入淡季后,供需严重失衡,限产成为必要的调节措施,而主动、集中的限产对市场的支撑力度会加大。重庆的水泥**企业要掌握**话语权,一是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促进技术革新,降低生产成本;二是要合理进行产能布局,限制产能新增是大趋势,为保证区域市场控制力,就要积极推进并购重组。
作为地方**的中型企业,必须要有忠实客户群体,朝着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发展。而小型企业,因水泥行业的利润偏低,且国家在积极寻找产能过剩的解决方案,小产能企业的风险较大,可考虑适时退出行业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或采取与大企业合作等方法进行规避。(熊 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