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是行业趋势,没规划,重污染的石材加工终将被社会淘汰。被誉为“中国花岗石之乡”的五莲县也不例外。 街头镇四处林立着低矮、混乱的石材加工厂,产业布局乱、资源浪费重,水体、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令人担忧。这一切让当地政府下定决心改革升级。
五莲县果断取舍,痛下决心,从源头入手根治:投资5亿元,规划建设石材工业园。园区建设推进过程中,市领导多次实地调研、现场办公,要求有关部门主动靠上,在资金项目争引、金融信贷等方面全力支持,一场推动石材产业集约发展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按照“总量控制、严控规模”原则组织业户入园发展,大锯严格控制在现有登记在册台数之内,园外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自由组合,达到5台大锯以上入园,污水、锯泥、粉尘全部不外排。2012年至今,该县先后开展10余次联合执法活动,拆除违规大锯120台、石材加工厂78家,拆除标的额3亿多元。到今年年底,石材业户将全部入园,园外企业全部停产关闭。
有些业户不理解:“我们一台锯每年能挣个10万、8万的,怎么就不让干了?”
五莲县石材产业园管委会主任费守平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园区路网、管网等配套设施已投入1.8亿元,超过2001年至2011年11年间五莲县石材业的纳税总额。下这么大力气整治,就是为了保住这个产业,让这个产业发展得更好。”
“入园后,环保问题解决不好,照样不能生产。”费守平表示,“整治不单是解决环保问题,还要把石材产业做大做强”。据了解,五莲县有1006家石材加工企业,其中单锯户534家,工艺落后、无序竞争,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坚持“环保**”原则,入园企业全部建设密闭式钢构车间和锯泥、污水汇集处理设施,做到车间不外排、内循环;建设厂区大循环处理设施,对厂区内粉尘、雨水、污水进行处理,做到厂区不外排、内循环;园区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处理园区道路污水和生活污水,实现园区不外排、内循环。
园区内,一度令人头疼的废弃锯泥也成了“香饽饽”,易通公司利用锯泥为原料生产新型建材,投资1.02亿元的一期工程已完工,年可消耗锯泥60万立方;二期工程投产后,将“吃掉”园区所有锯泥,年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2500万元。
以入园发展为契机,五莲县积极引导业户更新设备,产业效益显著提升。40多岁的程路江干了10多年石材,一直为好石头卖不上好价钱而发愁。去年,他新上了10套先进设备,改进了工艺,产量提高好几倍,价格提了一大截,依然供不应求。
从园区管委会了解到,目前全县报名企业149家,整合园外业户943户1499台大锯,80多家企业已开工建设,45家企业进入试生产阶段。入园企业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500万元,是2012年的2.3倍。
此外,在2013年12月10日前,日照市东港区石材加工企将全部迁入五莲石材工业园。转产、转型或关闭的石材加工企业,年底全部停止生产并拆除生产设备。对于小规模石材业户,无“入园”能力,区政府拨付专款2800万元,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现有业户转产、转业或自行关停:凡在2013年12月10日转产、转型或自行关停的,给每户按3万元、每台大锯7万元的标准给予产业发展补助;于5月份签订转产、转业或自行关停协议的业户,每户奖励2万元,6月份签订协议的,每户奖励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