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木雕中处理好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机械手段的关系?如何改变当前“制作大于文化”的木雕生产状况?产业化进程中该如何强化木雕的文化属性,提升其文化附加值?这些一直是木雕界关心的问题。
近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承办的“在创新中发展与引领中国木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与会者围绕“当代木雕发展与创新”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参会专家普遍认为,只有处理好传统文化积淀和现代技术运用的关系,加强木雕文化的塑造,注重材料、设计、技术等方面的处理,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木雕业的发展。
提升文化附加值是重点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陆光正认为,木雕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善于创新,要有能力吸收姊妹艺术的养料,体现一专多能。同时,木雕从业者要丰富自己的创作,必须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艺术修养,创作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萌、原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高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王小惠等从雕塑、绘画、装饰等艺术本质揭示木雕艺术发展规律,提出木雕发展需坚守其艺术性、思想性和创造性。他们一致认为,木雕发展“三性”的坚持,是木雕业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原则。
提升木雕作品的文化附加值,能有效培育市场,避免粗制滥造产品充斥市场。比如随着旅游市场和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木雕旅游纪念品在各地旅游市场与景区备受欢迎,而且价格不菲。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虞定良认为,木雕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存在明显不足,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设计思路单一,没地方特色,极少抓住景点内涵、当地文化进行设计开发﹔其次木雕旅游纪念品制作工艺水平低下,很多旅游工艺品生产环节粗制滥造的情况严重,质量低下﹔加上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和行业等级标准,价格定位准确性不够,不是太高就是太低。
虞定良认为,木雕旅游纪念品必须在设计上打破常规、强化个性,塑造那些有鲜明特点的精美形象的艺术纪念品,并且有独特的创意,营造情感,深化情节,从而使木雕旅游纪念品能传达出更加深远的寓意和情趣。
河北省阳原县“王氏木雕”第六代传承人王建中认为,在木雕工艺创作中,木雕手工和机械雕刻要制定量化标准,以进行工艺传承的种类划分,并推进市场细分。王建中从小学习刻、凿、铲、钻、推刨等技法。后来,王建中曾尝试把传统技艺与计算机雕刻相结合,提高效率,但试验失败了,计算机雕出的图案粗糙,手工无法进行修复。近10年来,王氏木雕在延续宫廷家具的传统风格基础上,又开发出浮雕、透雕和圆雕三大类80余种。王建中创作的《四美图》中人物的发丝不足0.5毫米粗,刀刀见功夫。
机械雕刻难以取代手工技艺,使得不少木雕企业出现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据此前媒体报道,东阳木雕已经遇到这一问题,当地不少规模较小的木雕企业由于缺乏熟练工而大量使用新的技术工人,导致仿古木雕家具企业的发展参差不齐、质量得不到保证。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总建筑师沈济黄从现代建筑与木雕结合应用的对比分析中总结出,应当注意了解现代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并要解决木结构的雕刻疏密、得体等问题,还要注意木料开裂变形以及木料的尺度问题。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张玉海提出,要将木雕艺术品和工艺品区别开来,两手并举,大力发展木雕产业,提高木雕工艺品的核心竞争力。
木雕正成为市场热门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精细木工”工种。木雕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贵重木材进行雕刻。其手工技法高明、文化价值大。泉州木雕、东阳木雕、乐清木雕、潮州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木雕”。
近些年来,木雕产业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门类,也成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选择。据报道,浙江省东阳市的中国木雕城2012年实现全年销售额105亿元,上交税费2680万元,足可见其规模之大。江西省广丰县有有3万余人从事木雕产业,企业400多家,累计年产值超200亿元。
木雕的收藏价值也逐渐被公众熟知。进入6月,在多场拍卖会上,均有木雕拍品的身影。如在北京某大型拍卖会上,7件黄杨木雕成交5件,均高于起拍价,其中清黄杨木雕《渔翁》以8万元起拍,结果以11.5万元成交。“冷门”的木雕艺术品也迎来了春天。有业内人士指出,木雕件特别是老木雕逐步走热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去年国家出台了禁止拍卖犀牛角雕、象牙雕政策,导致不少投资者和收藏者转而投向木雕,进而推高了木雕的价格。据木业信息网了解,近几年来随着各个国家的名贵木材、红木等被限制国际保护公约,精品木雕的市场价格至少提了10倍,好品相的木雕如今至少都要卖到几千元,有些大件的屏风和家具,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