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院内等待修复的“勒保夫妇诰封碑”,历经200多年的风吹雨淋,碑体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一年内,14件“身患重症”的石刻文物将接受“治疗”——昨日,美银美林“全球艺术保护项目”宣布,将出资赞助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启动此项修复项目。北京市文物局[微博]透露,这是本市首次接受外资帮助修复石刻文物。
按照石刻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待修的14件文物的保护紧急程度均显示“红灯”,亟待修缮。该馆馆长王丹介绍,这些文物的创作年代从公元二世纪到十九世纪不等,均为北京地区出土的石刻精品。
病情:17个样本已送检
此次待修的文物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和人为劫难,现已显露种种老化残损的“病态”。此前,石刻博物馆已经从14件待修文物上提取了17份样本,送到专业科研机构检验。
王丹展示了一件元代石卧马的“体检报告”。如今,它已经被搬进了展厅内保护。马身上横亘着一道深长的裂痕,原本光滑的石表面出现空鼓,马前蹄不见踪影。“几乎每一件文物都出现风化、断裂、缺失和斑驳等病害。还有一些文物表层已经粉化、空鼓和剥落”。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石刻文物上还出现了锈迹和人为雕刻涂抹的痕迹。
病因:自然风化加剧“病情”
王丹透露,石刻病害中,除了修补不当是人为因素造成,机械损伤或断裂是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其他大多数病害为石质材料自然风化原因引起。
石刻病害诱因还有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破坏等。比如,城市空气中存在有害气体,溶解在水中变成酸类物质,这种物质与石材中的碳酸盐反应,会加速石质的腐蚀,造成孔洞风化和表面剥蚀。还有一些菌类生物的生长,不仅侵蚀石材本身,降低其坚固性,还会破坏石材的外观,造成污染。
药方:外穿透明防水衣
石刻,**怕水。因此,防水成为此次修复的重头戏。每一件文物**外层都将涂抹一层防水材料。“石刻表面就变得像荷叶一样,水不会渗入,而是在表面凝结成水珠。”王丹说,“每一件文物修复前都会量身定制方案,修复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要进行前期试验。”
市文物局介绍,此次保护的**终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推迟石质文物的风化破坏速度,**大限度地将石碑石刻主体及其所附存的历史信息留给后人。“一切修复都要遵从**小干预,与环境统一的原则”。
待修复的14件文物
序号 文物名称 年代 级别 保护紧急程度
1 石享堂 清代 一级 紧急
2 守墓石人 汉代 三级 紧急
3 苗大生墓志 清代 三级 紧急
4 晏公祠石殿 明代 三级 紧急
5 石卧马 元代 三级 紧急
6 浮雕童子戏莲门框 元代 二级 紧急
7 正觉寺重修碑 清代 一级 紧急
8 普胜寺创建碑 清代 一级 紧急
9 普胜寺重修碑 清代 三级 紧急
10 石麒麟 明代 紧急
11 鲁国大长公主墓志 金代 三级 紧急
12 鲁国大长公主墓碑 金代 三级 紧急
13 联体石兽 清代 三级 紧急
14 勒保夫妇诰封碑 清代 二级 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