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佛山陶企随意倾倒废浆现象被媒体曝光,陶瓷行业污染再次成为焦点。经历了数年产业大整治,200多家企业被迫转产、转移甚至关停的陶瓷产业,现在究竟是什么样子?
佛山市溶洲建筑陶瓷二厂有限公司(以下称溶洲二厂)是佛山非常有名的外墙砖企业,对于该公司董事长助理罗淑芬来说,她并不需要依靠循环利用废渣的环保产品来养活企业,但眼看着环保理念得不到市场重视,她很难高兴起来。
据悉,该厂去年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出利用陶瓷废渣生产的轻质保温砖,废渣参与率达到40%。按照有关专家的估算,如果建筑保温材料市场中能够挪出5%的份额使用这种保温砖,全国陶瓷企业的抛光砖废渣处理问题就可以全部解决。
但这仅仅是一个愿景。现实是,今年1月,佛山陶企随意倾倒废浆现象被媒体曝光,陶瓷行业污染再次成为焦点。
阵痛中的行业逆流
2007年,佛山启动陶瓷产业大调整,多家陶瓷企业转产、转移甚至关停,溶洲二厂是少数的仍然留在佛山进行清洁化改造的企业。
这一年被视为佛山乃至中国陶瓷产业的分水岭。在很多人看来,这并不是简单的时间分割线,其前后十年所包含的复杂演变,可以说是中国式产业进化的**好标本。
分水岭的前五年是佛山陶瓷非常特殊的五年,迅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仅一个南庄镇,在**鼎盛时期就有75家陶瓷生产企业、400多条生产线,陶瓷年产量超过6亿平方米,占全国的1/4。
然而,数字背后的陶瓷产业是另外一番景象。2006年年初,媒体开始用“危机四伏”来形容佛山陶瓷能源危机、运输危机,环保压力、反倾销压力开始浮现,新线变少,老窑炉纷纷停工,一年中出现了20多家企业倒闭的罕见现象。
更糟糕的是,整个行业已经与环境“水火不容”。在2007年的佛山环境统计中,陶瓷行业“贡献”了大部分的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工业废气排放量。而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砖、废渣等废弃物,也达到历史高峰。
2008年4月,佛山连续出台三个文件进行行业整治,截至2010年底,220家陶瓷企业转产、转移甚至关停,仅剩下60余家企业还保有生产线。
留下来的企业也不轻松,迫于环境的压力,除了清洁化改造,企业还必须解决陶瓷固废、废渣的出路。“那几年许多陶瓷企业都搬迁出去了,但即便如此,佛山每天仍有超过1000吨的陶瓷废渣被处理至填埋场。”罗淑芬说。
2008年,禅城陶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成陶瓷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产学研创新联盟,并承担起2008年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陶瓷行业清洁生产产业共性技术项目,其中的关键就是陶瓷固废如何回收利用。
“佛山陶瓷整体水平较高,一个工厂的废品率一般维持在5%-7%,如果能够用陶瓷废渣替代10%的生产原料,那么废渣的出路就不是问题。”曾参与该项目的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建青告诉笔者。
一年后,“陶瓷冷加工装备节能降耗以及固体废料循环利用的技术与设备”模块已在溶洲二厂示范应用,废砖的掺入率达到60%以上。
循环经济的两极分化
溶洲二厂车间后面一块巨大的场地上,从各个陶瓷厂运来的陶瓷废砖堆积成山,有些已经被机器碎成砖粉,准备重新投入生产线。
对于罗淑芬来说,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事实上,溶洲二厂**早从2005年就开始尝试陶瓷原料中掺入固废生产,而当时正是佛山陶企忧虑陶瓷固废、废渣出路的高峰期。
这个共性技术很快在行业内推广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掺入废砖进行生产,甚至出现废砖抢购的现象。罗淑芬说,由于溶洲的废砖储存量**大,不少企业也会来购买溶洲的存货。有些大量收购陶瓷废砖的企业还表达出对将来废砖量可能不够的担忧。
然而,陶瓷循环经济非常诡异的发展出两极分化:在废砖普遍回流生产线的同时,其他类型的废渣却迟迟无法回收,仍然大量用填埋等粗糙的方式进行处理。
对于陶瓷企业来说,掺入废渣也可以节能。鹰牌集团总裁林伟称,鹰牌研发已久的用陶瓷废渣生产瓷砖的技术,将选择合适时机推向市场。他透露,新产品的陶瓷废渣利用率达70%-80%,同时,瓷砖烧制温度也比普通产品低100多摄氏度,非常节能。
解决废渣需政府引导
然而,看起来很美好的陶瓷废料循环利用,发展速度并没有想象中快速。“现在的确已有不少企业开始使用废渣生产瓷砖。”吴建青说,但相对废料总量来说还是太少,剩下的都只能填埋。
罗淑芬说,用陶瓷废渣循环生产的瓷砖,在市场上的位置比较尴尬。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很环保、节能的产品,代表着循环经济,但没有权威的机构可以证明,用陶瓷废渣生产的瓷砖是很安全。同时,国家相关鼓励政策也不够明朗。
“我们几年前就开始用陶瓷废渣生产外墙砖,废砖已经成为我们的主要原料,每天都要从外面收回几百吨陶瓷废渣。但是,现在我们找不到相关政府部门发放资质,没有资质,做很多事情都有阻碍。比如我们去外面收购陶瓷废渣,也必须得去税局开税票,再加上运输费,成本几乎没有优势。”罗淑芬说。
吴建青认为,零散的企业行为很难改变现状,必须由政府进行主导,从一个区域、一个行业去整体推动陶瓷废渣的再利用,通过区域内提高生产规模,才能大幅度消化废渣。
(贾 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