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底举行的北京科博会上,小小马桶就写出了不少大文章,出现了诸如节水马桶、废水再利用马桶、智能马桶等,而来自云南昆明的草根发明人牟光灵推出了一款独特马桶——不用抽水,同样方便。
这款无水马桶在几天内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当记者问他与周围的同行有无交流时,倔强的牟光灵说:“志同道不合,现在还不是交流的时候。”
忍看滇池成臭池
在昆明滇池边长大的牟光灵在谈及自己的故土时非常激动,而这款无水马桶的发明恰恰与滇池有关。
滇池又称昆明湖,周环诸山,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但上世纪90年代,滇池污染成了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小时候,滇池水捧起来就能喝,而且鱼类丰富。后来,滇池生态环境的恶化给鱼类种群带来灭顶之灾,土著鱼种仅存4种,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已灭绝。”牟光灵回忆说。
资料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滇池流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滇池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1988年—2000年,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在总体上呈迅速递增趋势;2000年—2005年,污染物产生量递增趋势减缓。目前,滇池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得到有效缓解,但离完全根治的目标仍有不短的路要走。
据牟光灵介绍,在滇池污染物的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物占比**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滇池的污染让我们这些周边居民很痛心。那些年,我经常琢磨滇池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他说。多年从事机械制造工作的牟光灵想来想去,**终结合自身的特长,将目标聚焦到抽水马桶的身上。
研制无水马桶,除了有滇池污染的原因,还有牟光灵对水资源紧张的认识。他说:“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分布极不均衡。另外,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还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从节水的角度出发,我觉得必须彻底改进抽水马桶,研制不用水冲的马桶。”
无水马桶是一个系统
滇池污染现状和水资源紧张的两大困境,让牟光灵认识到研制无水马桶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市场的巨大潜力。2001年,牟光灵从单位退休后,开始集中精力研制无水马桶。
2011年,牟光灵研制出无水马桶及配套设施粪便装运架和不锈钢桶塑纸袋等,并成功申请发明专利。
无水马桶外观呈圆锥形,与现有冲水式坐便器的外观大体相似。它分为控制箱和坐便器两部分,底座用螺丝同地面连接,内置塑纸袋,采用电力做动力,机械传动。塑纸袋为可化解材料,每使用一次更换一个,机械打包,能自动封死。便后,塑纸袋闭合储装于牛皮纸外袋,然后由专业公司集中收集和运输,**终交由粪便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牟光灵称,自己的发明“其实是一个系统”,让粪便实现“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全环保和无污染循环。“这样既节水,又减少了粪便对江河湖泊的污染,当粪便化解后,可当农家肥,还能为乡镇沼气池补充能源。在建房时,无需建粪便下水管,地面无需建化粪池,对于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的地区尤其适用。”他说。
大方向不会错
在北京科博会上,与节水马桶、废水再利用马桶以及智能马桶等“显贵一族”相比,牟光灵推介的无水马桶难免有朴拙之嫌。“他们的产品是目前市场的主流,这个我承认,但我的大方向是不会错的!”牟光灵自信地说。
“我这个产品的**大特点就是无水、无污染。水是生命之源,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我国每年约有100多亿立方米的自来水用于冲刷马桶和公厕,全国每年的排污量已高达300亿吨。上世纪末就有资料显示,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牟光灵在列出一长串数字后接着说,“我国目前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节水和环保的压力有增无减,无水马桶是不是应该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呢?”
牟光灵指出,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已使得人们开始觉醒,化肥物质对农作物、人体、动物的危害众所周知,粪便有机肥料可使土壤更加疏松、肥沃,能够促进土壤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而无水马桶的推广使用恰为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
“无水马桶的推广实施可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产业链,能带动机械、化工、物业等多个产业或行业的发展。这个产业链既能让一些人实现创业,又能带动一大批人就业。”牟光灵说。记者 李叶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