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中国瓷都德化陶瓷业古今谈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13-05-02 17:12:13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辖18个乡镇、202个村(社区),面积2232平方公里,人口 31.6万。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辖18个乡镇、202个村(社区),面积2232平方公里,人口 31.6万。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作为民窑典型代表的德化窑,在中国民窑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化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印纹陶的制作,考古工作者曾在德化城区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上采集到石斧、石矛和印纹陶片。

唐末五代,德化制瓷业就开始发展,出现了**部完整的陶瓷专著《陶业法》。

进入宋元以来,制瓷工艺已采用轮作、模印和胎接技术,以龙窑和“鸡笼窑”大量烧制各式瓷器,陶瓷业已初具规模,德化瓷大量涌入国际市场,畅销海外,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的贸易品之一。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提到:刺桐(泉州)港附近的德化“制造碗及磁器,既多且美”。根据近40年来的普查,迄今德化县已发现西周以来历代古瓷窑址239处,古陶窑址6处,窑址遍布德化县各乡镇。1976年发掘的屈斗宫古窑址,窑基全长57.10米,宽1.40-2.95米,共有为17间。宋元时期德化瓷产品以青白瓷为主,主要是国外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器型主要有碗、盘、炉、盒、壶、军持等。这些瓷器造型优雅,釉色晶莹润泽,温润如玉。

明代,是德化窑陶瓷生产的又一个高峰期,德化窑烧制的白瓷驰名于世,其釉色纯净,釉面晶莹剔透,乳白似象牙,如凝脂冻玉,美不胜收,代表了当时白瓷生产的**高水平,有“象牙白”、“猪油白”之美称,西方则称之为“中国白”(Blanc de chine),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和“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明代又是德化窑瓷塑艺术**为繁盛的时期,以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陈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瓷塑艺术大师,把德化窑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他们的瓷塑作品被视为“世上**无二的珍品”,有“天下共宝之”的美誉。

进入清代以后,德化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开发了釉下青花、釉上五彩和色釉等品种,青花瓷器代替白釉瓷器成为德化窑生产的主流,窑址遍布德化县各地, 出现了“一笼白瓷一箱银”的喜人景象。据文物普查,德化县青花窑址有177处,为历代以来窑址数的**高峰。德化青花瓷大量销往中国各地与东南亚以及非洲各国,清嘉庆德化诗人郑兼才《窑工》诗描绘了当时外销瓷的盛况:“骈肩集市门,堆积群峰起。一朝海舶来,顺流价倍蓰。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德化窑青花瓷以其装饰图案题材取材丰富、构图简洁舒展、笔法洒脱豪放,画风朴实大方等独特的艺术魅力,倍受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民国时期,由于战祸连年,民不聊生,德化瓷的生产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陶瓷市场日趋萧条,瓷业每况愈下,已无明清时期的盛景。尽管如此,在德化窑民国瓷器中,也不乏精致的作品。瓷雕老艺人苏学金、瓷雕艺人许友义三兄弟、彩画艺人郑少陶等即是当时的佼佼者, 1930年许友义为仙游龙纪寺精心雕制的“五百罗汉”系列瓷雕,形态逼真,开创了古今系列瓷雕的新纪录。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新生,传统瓷雕重放异彩,明代象牙白复产成功,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被誉为现代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

现状分析:改革开放 异彩纷呈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化县把陶瓷业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在领导力量、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使传统技艺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有机结合,陶瓷产业得到培育、发展和壮大,生产总量和出口产值不断扩大,初步形成陶瓷产业集群。按照“传统瓷雕精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发展思路,陶瓷种类不断开发。按照“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的原则,相继开发出红釉瓷、色釉瓷、结晶瓷、红壤陶、釉下彩精陶、轻质瓷、低温瓷、中温瓷、精密陶瓷、玉瓷、自生釉骨瓷等新种类。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大力发展出口工艺瓷的同时,出台对生产高档日用瓷企业购买生产设备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日用、半日用瓷及工艺日用瓷,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生产总量和出口产值不断扩大,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65.68亿元,其中陶瓷产值108.51亿元, 出口交货值80.8亿元,其中自营出口值达2亿美元,陶瓷企业达14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初步形成陶瓷产业集群。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化民营陶瓷企业快速发展,陶瓷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相继开发出红壤陶、釉下彩精陶、轻质陶瓷、稀土生态陶瓷、纳米陶瓷、耐热陶瓷、精密陶瓷等新产品,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陶瓷生产格局。德化陶瓷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强劲的活力在中国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陶瓷业也成为德化县的支柱产业。

传统瓷雕:早在明代,瓷雕塑已经成为一项独特的工艺。继承和发展了“传神写意”的传统技法,运用洗、捏、雕、镂、刻、塑、刮、削相结合的技法,把优质原料和精湛技艺融为一体,使瓷雕人物形神兼备,色彩明净,蕴含着美好、健康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具有独特的风格。德化瓷雕取材广泛,品种多样,现代、历史、神话等题材数不胜数,各种动物、花鸟、盆景、花篮琳琅满目,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出口工艺瓷:根据世界各国不同的艺术风格、民俗风情制作而成,自宋元时期始德化窑即已大量外销,既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系列,又有家居、花园等系列,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堪称为浓缩的西洋工艺美术史。

日用瓷:顾名思义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瓷。德化窑日用瓷主要有餐具茶具、灯具等,胎质洁白细腻、纯净温润,装饰技法多样,无论是洁净温润的白瓷,还是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和色釉瓷,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尽显高贵典雅。

陶瓷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城区集中,大城关的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一是旅游发展呈现新气象。随着陶瓷经济的发展,德化陶瓷名声鹊起,陶瓷文化旅游也水涨船高。二是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城区人口的聚集,加大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供应,旧房交易市场活跃,咨询、评估、经纪代理、装饰装修等房地产服务业得到发展。三是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由于德化地处山区,而陶瓷需要通过港口远销海外,交通运输业随之迅速发展。

基本经验:传承发展 相互促进

德化陶瓷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其传承形式主要为:

一、文化传承

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从生产印纹陶器到德化窑的形成,历经几千年。德化窑是德化陶瓷文化的载体,形成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明、清。唐代青瓷,宋代青白瓷、影青瓷和黑釉瓷,元代青白瓷,明代和清代所产白瓷已闻名于世,被称为“中国白”,其实已是“国瓷”了。此时,青花瓷和彩瓷也已进入鼎盛时期,1999年,在南中国海发现的古沉船“泰兴”号,就打捞出35万件德化青花瓷器。伴随着瓷质的不断提高,瓷雕技艺也日臻精湛,明代瓷圣何朝宗便是德化的瓷雕大师,他雕成的观音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现在德化的瓷雕大师们很好的运用了何派传承下来的洗、捏、雕、镂、刻、塑、刮、削八种技法,雕刻成各种惟妙惟肖的艺术品。1915年,德化瓷雕大师苏学金的梅花瓷雕作品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为中国争得殊荣。德化白瓷以洁净细腻、温润典雅、晶莹剔透、如脂似玉被誉为“中国白瓷之冠”而著称于世。

新中国成立后,德化陶瓷业获得新生,陶瓷艺术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已成为我国出口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名瓷品种不断涌现,瓷雕艺术突飞猛进,在国内、国际的各种瓷雕艺术评比中捧金夺银。苏清河、柯宏荣、陈仁海等一批瓷雕大师的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收藏。许多瓷雕艺术品已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的赠品。德化已成为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发展**迅速、后劲**强的瓷雕艺术产业基地。1993年,时任总理的李鹏欣然提笔,书下“德化名瓷、瓷国明珠”的题词。1996年以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授于德化县“中国陶瓷之乡”、 “中国陶瓷艺术之乡”、 “中国瓷都·德化”、“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

二、技艺传承

德化县矿藏异常丰富。已发现的矿藏达40多种。与陶瓷生产有关的高岭土、瓷石、紫砂矿、白埴土、石灰石、钾长石、叶蜡石、硅石、黏土、石英石等,储量大,品质优良。其中高岭土已发现92处矿产地、127个矿点,总储量1亿吨以上,其瓷土品质优良,含铁钛等杂质成分少,洁白细腻,为陶瓷业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德化县山多水足,为陶瓷制作提供充足的水电能源。德化是世界白瓷的重要产区之一。德化的白瓷素有“中国白”的称号,“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它工艺精美独特,瓷质洁白坚硬,造型雅致,色泽莹润,是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聪慧的德化人师承传统,不断地开拓创新,重振泉州港“海上丝绸之路”的雄风,陶瓷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成功地恢复了明代的“象牙白",研制出了白中闪黄的新瓷种,取名为“建白” (“福建白瓷”的意思)。德化的陶瓷艺术也相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翻开了陶瓷研发的崭新画卷,相继研制出高白瓷、宝石黄、莹玉瓷、玉白瓷、纹片瓷、松柏瓷等几百种,为优秀的德化瓷雕设计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资源。与此同时,德化的传统工艺制作手法在德化瓷人手中得到传承,并随着瓷质的研发、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着。德化人在继承了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制作技术精巧、瓷雕品种繁多、造型丰富多彩,德化陶瓷工艺百花齐放的时代也随之到来。

四大创新:构图 材质 手法 工艺

德化窑瓷雕以塑造人物著称,人物形象传神、衣纹简练、线条流畅,高超的雕塑技艺、独特的纯净瓷质和典雅可爱的形体,在我国瓷雕艺苑中独树一帜。人物瓷雕是德化窑**有代表性的产品,为了体现德化瓷土特有的材质,德化窑瓷人大多围绕着体现独特的材质感而采用各种制作手法,但每一种制作手法的采用,均是为了体现德化瓷土材质的美,在此之上再来注重人物整体造型,强调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达到静中有动、形神兼备的效果,赋予作品很强的感染力。总的来说,德化瓷雕作品的表现手法注重于“线”的运用,突出“线”的表现力,讲究“线”的起伏和走向。在立体的雕塑中,以“线”作为主要表现手法,是德化陶瓷雕塑比较突出的特点。而随着新材料的出现、新窑炉的改造,出现用“面”塑造的“纹片瓷”,它讲究整体,线条简练,利用纹片的线条来丰富和装饰作品,而作品局部(例如面部等)则刻画准确,细致入微,使得整体构图新颖,气势舒展。 “纹片瓷”以写意手法来表现,追求大面积写意与局部写实的结合手法,更好地体现材质和制作手法的结合统一:以整体形态塑神、势,以写实的细部来塑情, “面”之中的纹路变化和细部写实的表情相得益彰。而每件“纹片瓷”作品的纹路都不尽相同,更显出了它的**无二和珍贵。另外,近几年兴起的“纤维烧成法” 也为德化瓷塑增添了更多的光彩。它利用德化优质透亮的材质和稀土的结合,在德化传统写实的基础上,进行了服饰仿真的装饰。制作者选择适合这种制作手法的题材,来表现材质所体现出来的表面肌理效果。而服饰的不同色泽则源于稀土的掺配、服饰的里外层次和色泽,在与人物主体白瓷的相互衬托下,相辉争艳,服饰表面所产生的细微纹路恰当地体现各种质地的服饰材料,人物动态产生的衣服纹路合理传神,**终效果惟妙惟肖,观者很难分辨其是陶瓷还是服饰布料。再加上制作者选择的题材都是为了体现“纤维烧成法”的制作手法,所以制作出来的作品有更强的视觉效果,更符合时代的审美观。

工艺复杂又非常流利的传统工艺瓷、相得益彰的“纹片瓷”、逼真的“特艺薄胎瓷",把德化独有的材质和创作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这些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表面误差现象,因其特有的效果形成了另一种表现方式,对其继续研究的结果创造了一种新的制作手法:“松柏瓷”。这也是由于德化瓷塑材质洁白细腻温润,造就瓷土的可塑性较差,在印制的过程中,因人为压力和模具之间产生的不均匀,容易在瓷塑表面产生细小的纹路。传统的印装制作在这步之后的湿胚上都要进行填补修整,使之表面整洁光滑,而且填补的时候还要求填补者十分的认真和细致,否则容易在烧制时出现气泡或者瓷塑开裂。但“松柏瓷”正是利用这种天然的误差纹路,利用瓷土各部分干湿不同的原理,有意将纹路转为装饰性的制造手法,从而在一件造型完整的作品表面产生一层细小的纹路沟,之后再根据作品的造型外观及其题材所体现的意境选择合适的颜色稀土,填入细小的纹路沟,之后,用清水擦洗表面。擦洗的过程中,流入凹区细小纹路的颜色稀土无法擦去,在烧制成功后,却创造出一种天然的装饰效果。这种效果新奇自然,犹如松柏树树皮生长的纹路一样,故取名“松柏瓷”。采用此种手法制作的作品,由自然纹路、颜色稀土和部分区域表面瓷质洁白的这三种手法共同作用、互相搭配,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它虽然没有传统瓷雕的衣纹,却以单纯的瓷塑美和呈现天然纹路的制作手法,达到了作品的材料自然性和理想性的统一、整体与细节刻画的**结合。

德化现阶段的陶瓷制作技术,是处于“继承了传统的工艺制作手法,同时又不拒绝接受外来营养”的状态,吸收了西方雕刻雕塑的造型处理方法,同时也融入了现代陶艺的手工技艺。随着陶瓷制作技术的多样化及大量现代新材料的进入,利用各种新材料制作特色瓷塑的现代陶瓷制作手法也出现在德化窑。它们大多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结晶,结合了陶艺本身的创意之美和传统德化窑的制作手法,在此之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也获得的一定的经验。新材料的开发和进入为德化窑的陶瓷创作开拓了一条更为宽阔的道路。红瓷、开片结晶等多种材料运用的窑变系列产品相继得到开发,并投入了生产。无论在工艺技术或艺术创作设计方面,德化窑都得到了提高和拓展,不仅生产出大量优质的出口工艺瓷和日用瓷,同时也有许多优秀的艺术陶瓷作品诞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德化窑的陶瓷生产得到巨大发展,整个陶瓷艺术创作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和赞誉。在过去,在现在,在未来,德化窑都会以继往开来之势,为创造新的辉煌而努力奋进。

运作模式: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现在德化陶瓷产品已销往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德化瓷不仅外销做得好,内销也走出了一条具有德化待色的道路。按照“巩固东南亚,拓展欧美日,挺进国内外大都市”的思路,鼓励企业扩大出口。一方面会展经济继续发展。县政府每年拨出专项经费,为企业承担运输费、展位费、宣传广告费等参展办展费用,组织企业到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西安、济南、南宁、哈尔滨、成都、香港、金门、台湾等大中城市或地区举办德化名瓷展览(销、售)会,组织参加广交会、华交会、商交会、津洽会等**展览(销)会100多场次,在广交会期间专门设立了德化陶瓷工艺馆。组织企业到美国纽约、英国伯明翰、法国法兰克福、意大利米兰、日本大坂等地参加国际**展会。另一方面营销网络不断健全。新建了陶瓷街、陶瓷展销城、陶瓷博物馆等窗口,加快国际陶瓷艺术城建设步伐。目前有近千家陶瓷企业加入国际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有5家企业到美国、德国等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拥有自营进出口企业160多家,成为福建省**重点出口县(市)之一、全国**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引导企业走出去,把好的经销商请进来。每年在国内10个不同大中城市设立中国瓷都·德化陶瓷营销中心等经销网点,现已建立陶瓷经销网点2万多个。

通过代代德化人的的努力,德化陶瓷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困难。虽全球经济有所回暖,但全球消费水平还未完全恢复,作为外向型明显的德化陶瓷受到较大的影响,陶瓷出口还相当的不稳定。汇率的变化、人民币升值等等因素都对德化陶瓷的出口产生影响。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迟缓。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未能抢占高端环节,利润空间小,而且企业管理方式普遍粗放,技术设备仍较落后,用于转型升级的资金有限。产业集群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企业间缺乏有效的联合,分工协作不紧密,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削弱了产业竞争优势。

今后,德化县将围绕打造“中国瓷谷”为发展目标,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品牌经营”为驱动,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工业陶瓷、高档日用瓷、酒店用瓷和饰品陶瓷、功能陶瓷等,重点培育陶瓷会展经济、小总部经济,打响“中国瓷都·德化”品牌,着力打造世界瓷艺城。

推荐阅读

更多>>

德化陶瓷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5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