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从“启蒙”阶段迈入“快速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已准备就绪,明确要求由国家财政投入的建筑,无论是保障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筑节能”要达标。
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政府一直是绿色建筑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全国各省市更是对其绿色节能相当重视,北京、深圳、江苏就纷纷下发《保障房绿色建筑评价规范》。
对于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企业而言,它们无疑将迎来一场“盛宴”。太阳能利用是低碳节能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过对这个行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就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而言,2010年总产值是600多亿元,而1000万套保障房,意味着今年的市场增量将有100亿元的空间。太阳能企业要占有和分享这100亿元的蛋糕,必须设计符合保障房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拥有成本优势,这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种挑战。
力推“幸福保障房阳光热水工程”的四季沐歌太阳能公司则早已在这场盛宴中抢先“卡位”。该公司负责人认为,中标绿色保障房工程, “品质和成本”是关键。在绿色保障房建设中,控制成本是企业的责任,而四季沐歌作为行业**,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以及全产业链的成本优势。
对于建筑节能问题,住建部总经济师李秉仁曾表示,建筑运行能耗约占我国全社会总能耗的30%,建筑领域减排经济性**高。
有业内专家也算过一笔账,未来5年,如果新建的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中80%都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话,5年下来仅电费一项将节省1500亿元。为此呼吁尽快出台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实现全生命周期内绿色建筑成本**优化,并强调绿色保障房**有效的推手应该是政策机制,应该通过税收优惠与补贴政策方式,促成一场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联姻盛宴”。
但是,在保障房的建设上,国家只有对地产业的优惠政策,保障房的绿色配套建设标准和政策迟迟没有出台。
也正是绿色保障房建设“标准”缺位,参与保障房建设的企业没有准入门槛,导致保障房“绿化”很多停留在表层。其实,保障房是一个比较大的建设范畴,包括廉租住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也包括限价商品房。不同的居住人群、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人文需求,使得保障房的建设以及与保障房 “绿化”工程相配套的服务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据了解,四季沐歌一直致力于多样化、多能源复合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和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不仅与房地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把太阳能热利用植入到地产规划设计中,并且在商业模式上作出探索,比如“合同能源管理”和“太阳能热利用BOT项目”商业运作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是太阳能企业与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用户通过能源优化节省的费用算作利润双方共同分配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而太阳能行业“BOT项目运作”则是太阳能企业投资建设和安装太阳能系统,并参与分户计量的能效经营,在收回自有资金后,太阳能企业把项目转让给市政或其它市场经营机构。
其实,太阳能企业的节能建设,不仅只有家庭热水的系统解决方案,还广泛应用于建筑的采暖、制冷、干燥除湿、新风乃至太阳能发电,但需要很多的政策支持。
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已占全国地产总投资规模20%以上。按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的推算,我国只要维持每年新增绿色建筑项目100个,“十二五”期间将节能8.5亿千瓦时(约折合节省电煤29.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6.6万吨。
四季沐歌工程技术公司副总经理张晟耀表示,如果太阳能热水器是行业的1.0时代,那么围绕人与建筑的需求而展开的与热能相关的应用则是2.0时代的标志。在这个时代,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技术和产品是建设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城市,推动自然和人居和谐共生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