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CR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79.9点,环比下降1.2点,降幅为0.7%,是连续四个月上升后的首次回落;同比下降17.0点,降幅为8.6%。
1、长、板材价格均有所下降,板材降幅高于长材
3月末,CRU长材指数为202.0点,环比下降0.2点,降幅为0.1%;板材指数为168.9点,环比下降1.7点,降幅为1.0%,比长材价格降幅高0.9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长材指数下降17.0点,降幅为7.8%;扁平材指数下降17.0点,降幅为9.1%。
2、欧洲和亚洲市场钢材价格由升转降,北美市场继续下降
(1)北美市场
3月末,CRU北美钢材价格指数为165.2点,环比下降1.1点,降幅为0.7%,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但降幅较上月收窄1.5个百分点。3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密歇根大学)为78.6点,环比上升1.0点;制造业PMI为51.3%,其中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分别为51.4%和52.2%,分别环比上升6.4和5.4个百分点,显示出制造业回暖态势;美国成品钢进口申请量环比上升11%,其中螺纹钢、热轧棒材、薄板带和其它涂层板环比进口较多;3月末,美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5.9%,比上月末下降1.6个百分点;本月美国中西部钢厂长材价格明显下降,板材中的热轧带卷和冷轧带卷价格继续下降,中厚板和热浸镀锌板价格由降转升。
(2)欧洲市场
3月末,CRU欧洲钢材价格指数为172.6点,环比下降2.2点,降幅为1.3%,是连续三个月回升后的首次回落。据欧委会数据,3月份欧元区经济信心指数为90.0点,环比下降1.1点,是去年10月份来的首次下降;工业信心指数也环比下降了1.2点;制造业PMI为46.8%,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欧洲主要国家制造业均呈萎缩态势,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制造业PMI分别为49.0%、44.5%和44.2%,环比分别下降1.3、1.3和2.6个百分点;英国和法国分别为48.3%和44.0%,低于50%的荣枯线。欧州制造业衰退,钢铁需求疲软,钢材价格明显回落。本月德国市场长材价格降幅加大,板材价格由升转降。
(3)亚洲市场
3月末,CRU亚洲钢材价格指数为192.5点,环比下降0.7点,降幅为0.4%,在连续四个月上升后首次回落。3月份,日本制造业PMI升至50.4%,环比上升1.9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上升;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制造业PMI分别升至50.9%、52.0%和51.2%,分别环比上升0.8、1.1和1.0个百分点。受中国钢铁产量快速增长的影响,本月远东市场长材价格虽继续上升,但升幅较上月有所减小;中厚板保持平稳,薄板类钢材价格由升转降。
2012年,对于连锁行业来讲,坏消息不少。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复杂多变。无论是零售、餐饮、酒店或者家电行业,都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成本上升、业绩下滑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
从2011年开始,全国小卖场约有五成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情况继续恶化,不少卖场因不堪重负而结业。大城市的购物中心整体空置率上升,百货业打折频率之高幅度之大都前所未有。而门店倒闭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体育用品商“匹克”和“李宁”关闭的门店数都超过了千家……一边是门店在倒闭,而另一边是商业综合体、奥特莱斯、商业街遍地开花,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店铺已然形成结构性泡沫。
但是,这并不是连锁行业的全部。发生在消费者身上的变化,如 “80后”、“90后”消费群体的崛起,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消费者消费结构的调整,为连锁企业创造了新的商机。现有的商业环境、商业结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消费市场细分化——新趋势带来新机会
2012年,中国消费市场分化显著。无论是零售、餐饮、酒店、房地产还是汽车,都受到整个经济形势的影响。有些行业不时传出裁员、骗节能补贴、出口减少、业绩下滑等消息。但是,消费者却异常活跃。在2012年10月1日至7日中,中国人出境消费累计约达38.5亿欧元,同比增加了14%。对比说明,消费者自身也在不断调整着消费结构,一方面开始重视精神、文化、娱乐的消费升级和转型;另一方面则为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生活中的各种消费品类进行取舍。
店铺泡沫化——商业布局乱象求解
从2011年开始,全国各地小卖场约有五成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情况继续恶化,不少卖场因不堪重负而结业。大卖场与超市的日子同样不好过,打折频率之高幅度之大都前所未有。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大城市的购物中心整体空置率上升。二线城市的平均空置率为10.5%,高于2011年的10.2%,而在一线城市,空置率从2011年的7.9%增加至现在的8.4%。店铺密集,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在大中城市已经出现商业过剩的情况。而商业综合体、奥特莱斯、商业街遍地开花的现象仍在持续,从而形成结构性泡沫。
外资边缘化?——市场公平模糊内外资界限
过去,中国高端消费者对外资超市趋之若鹜,现在,“本土品牌的高端超市里什么洋货都有”,外资零售企业的商品优势正在慢慢消失。另外,外资零售企业所享受的选址和税收方面的行政“照顾”不复存在。从中央到地方,政策对其不再是一路绿灯。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已逐步形成,外资零售企业已明显感觉“失宠”。
融资去投机化——市场健康是**大的利好
主板和创业板的在审企业数量已经超过800家。同时,VC/PE的暴利正被挤干。和2011年IPO退出平均回报7.22倍相比,2012年上半年创投回报率逐月下降,5月只有1.99倍。业内人士认为,风险投资的**终目标是要择机退出,获得超额利润,目前企业IPO的遇冷及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投资的积极性。
成本高压常态化——运营能力回归核心优势
有消息称7-ELEVEN在上海将关闭调整近20家门店,在广州也已经关闭了10多家。餐饮业、酒店业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涨推高了连锁店刚性成本,扭曲连锁业的商业模式。提升加盟比例、提高价格、渠道下沉、合租物业、自建物业、改变用工形式……连锁业正八仙过海,以应对成本上涨。
扩张瓶颈化——经营模式蝶变
目前,传统零售模式占据了94%的市场份额,但这个市场份额,正面临着四面危机。2012年11月11日“光棍节”那天,单阿里巴巴一天就完成191亿元的销售额,相当于“百货之王”北京新光天地2011年收入的2.9倍,这让传统零售企业深感危机——“电商促一天、店商忙一年”。经济环境的恶化和网购的冲击,加速了零售业销售下滑的态势。而发生在零售终端的消费者也已经发生了转变,这不仅包括新消费阶层即“80后”、“90后”消费群体的崛起,也包括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转型已经在连锁企业中达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