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倍清晰度”、“8倍像素”、“分辨率可达3840×2160”……随着消费者对电视尺寸需求的趋大和画质要求的提高,目前各大彩电企业基本都推出了4K超高清电视,试图抢占市场话语权。然而在面对不同商家各执一词的促销介绍时,消费者该如何选购呢?14日,记者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获悉,我国**4K超高清电视的评判依据日前出台,消费者今后选购时将有据可依。
“4K技术的出现既解决了电视尺寸趋大所带来的图像清晰度不足的问题,又极大提高了3D显示效果,将成为今年平板电视行业的核心趋势之一。”**家电专家陆刃波告诉本报记者,不过,目前多数企业都还没有对产品进行正式验证,画质是否真正意义上达到超高清缺乏检测标准支撑,行业也缺乏对于超高清4K的界定。虽然消费认知持续升高,但消费者的了解程度和购买辨识度并不高。
“比如说临场感能否达到影院级;图像物理分辨率是否真正意义上可达3840×2160;色域覆盖率高达105%,接近人眼能否感知自然界色彩完整范围;可视角度达到178度,能不能实现观看无死角;有没有更真实高清的3D体验等等,**4K电视评判依据从屏幕清晰度、观看视觉、画质色彩、3D观影等多角度检测验证,对4K超高清电视‘重新定义’。”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LG 已成为**通过该评判依据的企业,随着未来更多品牌4K电视的不断“进化”,我国将迎来大规模真实4K时代。
记者注意到,价格高、片源少目前仍是制约4K超高清电视发展的两大瓶颈。在天津市家用电器行业协会秘书长武淦看来,如同3D电视近几年的价格跳水一样,价格不会成为4K电视普及的绊脚石。而陆刃波则认为,随着国家广电总局4K电视频道加紧建设,4K电视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另一个瓶颈——“节目源”以及存储介质等问题也将会加速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