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花苗期管理方法:
发芽:在23℃适温下,保持较高的湿度,播种后6-9天便可发芽。
光照:发芽期间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有利于种子发芽整齐,种子发芽后,让其逐渐见光,**后至全日照,与此同时,降低介质水分,以免造成徒长。发芽后光照强度需10000-30000勒克斯。随着幼苗的生长,真叶生长以后需增强光照至54000勒克斯,并控制温度。
温度:发芽后可将温度降为20-22℃,直至真叶开始生长,真叶开始生长以后前期温度可降至18-20℃,中后期降至15-18℃直至定植,将有利于幼苗茁壮。
pH值:适宜的pH值为6.5-6.8,介质pH值不宜低于6.0,否则幼苗容易由于铁元素中毒而导致叶缘焦枯,植株生长缓慢。可适量施用硝酸钙Ca( NO3)2,可减少pH值过低产生的不良现象。
肥料:幼苗子叶展开后,开始施用“叶绿精”2000倍液,每周一次,播种后约5周,幼苗真叶2-3片时可施用浓度为1000-1500倍的“叶绿精”,并保持EC值在1.0-1.5ms/cm之间。
水分:繁星花幼苗在湿润环境下生长良好,故幼苗阶段尽量保持介质湿润。
繁星花全株被毛,为避免喷雾使植株处于高湿状态,苗期供水,施水多以浸盆方式进行。空气相对湿度以50%为宜。水分管理依见干见湿的原则,但也不可过干。胚根长出后,尽快施用15-10-15(N∶P∶ K)配方的叶绿精3000倍水溶液,每周一次。
子叶展开后,浓度可增加为2000倍。育苗阶段(播种后第4-5周)适宜温度为17-20℃。施肥浓度为1000-1500倍,每周一次,使苗迅速成长。注意保持EC值在1.0- 1.5 ms/cm之间,如果培养土的pH值低于6.0,植株会有严重的铁中毒现象,生长会缓慢或停止。定期的施用硝酸钙可避免pH值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