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颁布之后,对节能灯的工艺约束也逐步收紧。
近日,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联合发布的《中国逐步降低荧光灯含汞量路线图》提出,到今年底,淘汰紧凑型荧光灯液汞生产工艺;到2014年底,力争全面淘汰液汞生产工艺。2015年,达到单只荧光灯汞含量削减80%的目标。
几乎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出台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提出,2015年LED功能性照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产值达1800亿元。
一进一退,在加强约束与加大推广之间,照明产品可望加速以LED为代表的绿色变革。为达到《中国逐步降低荧光灯含汞量路线图》的要求,广东约七成照明企业需要进行荧光灯工艺调整或改造,不少企业流露出今后将主打或加大LED推广力度的意向。
约束与推广之间 照明企业开启绿色革命
全球汞公约倒逼荧光灯低汞化
相对于传统白炽灯而言,紧凑型荧光灯(俗称节能灯)凭借其节能、低耗的优势,一直是我国推广绿色照明的主打产品。不过,由于回收渠道不畅、处理能力较弱,其汞污染隐患也引起了专家和环保人士的担忧。
在今年初,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40多个国家经过4年多的谈判,终于达成了《水俣汞防治公约》,在全球范围内监控和限制含汞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这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汞公约出台,对作为汞生产和排放大国的中国而言,面临着巨大挑战。
根据《中国逐步降低荧光灯含汞量路线图》,我国荧光灯削减含汞量要分两步走。**是淘汰液汞工艺,到今年底,淘汰紧凑型荧光灯液汞生产工艺;到2014年底,力争全面淘汰液汞生产工艺。其次是对国内生产的、功率不超过60瓦的普通照明用荧光灯,分3个阶段逐步降低其含汞量,到2014年底,通过淘汰液汞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汞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一半;到2015年,单只荧光灯产品平均含汞量比2010年减少约80%,一半以上的荧光灯含汞量低于1毫克。
目前仅11%节能灯达微汞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荧光灯生产、出口大国。2011年,我国的荧光灯产量约为70亿只,其中,紧凑型荧光灯约47亿只,占全球产量的八成以上,年出口28 亿只。按照我国2008年发布的行业标准《照明电器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紧凑型荧光灯含汞量不超过5毫克,直管型荧光灯含汞量不超过10毫克。
作为荧光灯产品的目标市场,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已经提出降低荧光灯含汞量的要求。欧盟2010年发布指令,从2013年开始,紧凑型荧光灯(功率小于30瓦)含汞量不得超过2.5毫克。在美国的相关行业标准中,则对小于25瓦的紧凑型荧光灯提出了含汞量不大于4毫克的要求。
相对而言,《中国逐步降低荧光灯含汞量路线图》要求,到今年底,30瓦或以下荧光灯含汞量低于1.5毫克,30瓦以上荧光灯含汞量要低于2.5毫克;到 2014年底,上述限值收缩到1毫克和1.5毫克;到2015年底,更进一步收缩到0.8毫克和1毫克。也就是说,国家对于节能灯含汞量的要求,比目前欧美的标准都要严格得多。
目前,我国已研发成功含汞量不超过0.5毫克的小功率紧凑型荧光灯。同时,含汞量不超过1.5毫克的紧凑型荧光灯增长迅速,已占总产量的30%左右。
2012年,针对全国各地共80批次节能灯的抽查结果显示,已有90%的节能灯含汞量小于2毫克,达到“低汞”水平;有11%的节能灯可以满足含汞量限值1毫克的要求,达到“微汞”水平。
LED产值在两年后将达1800亿元
虽然此次发布的《中国逐步降低荧光灯含汞量路线图》给节能灯产业戴上了“紧箍咒”,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也是进一步开拓LED市场的好机会,因为“LED产品完全不含汞,没有污染问题”。
根据六部委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到2015年,60瓦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将全部被淘汰,市场占有率降到10%以下,而LED功能性照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半导体产业产值达到4500亿元,其中LED照明应用产品的产值达1800亿元。
此外,《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显示,国家将逐步加大财政补贴LED照明产品的推广力度,在商业照明、工业照明及政府办公、公共照明等领域,重点开展 LED筒灯、射灯等室内照明产品和系统的示范应用和推广;适时进入家居照明领域;在户外照明领域,重点开展LED隧道灯、路灯等产品和系统的示范应用;推动LED产品在医疗、农业、舞台、景观照明等专业和特殊场所的示范应用。
对此,国际研究机构的专家分析认为,如果把中国市场占有率20%换算成数量的话,以2010年为基数就有14亿只;如果再算上每年的增长,那么2015年的LED产品数量可能达到20亿只。
此外,《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还显示,到2015年,将形成10家~15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质量竞争力强的**企业。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较之前提出的20家~30家,数量已经减半,说明政府认为产业整合还可以来得更猛烈些。(南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