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地面是一个城市的皮肤,而从地下穿过的地铁,则比任何一种交通工具都贴近都市的心灵。而我国批准城市建设地铁的标准有3项,即城市人口超过300万人、GDP超过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00亿元。截至2012年底,我国有35个城市在建轨道交通项目,运营总里程达到 2042公里。
在中国,地铁线每延伸一公里,平均造价约为3.85亿元至5亿元,因为施工过程中会面临难以想象的复杂地质结构。比如,在北京地铁9号线南段修建过程中,施工方需要穿越超大粒径卵漂石层、湖泊和铁路编组站;杭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则要进入钱塘江底,通过淤泥质黏土、砂性土、圆砾卵石层和沼气层的重重考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盾构机的参与,施工队将寸步难行。
积极布局盾构机制造领域
盾构机,全名叫盾构隧道掘进机,是一种集光、机、点、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隧道掘进**工程机械,具有开挖切削土体、输送土碴、拼装隧道衬砌、测量导向纠偏等功能,涉及地质、土方、机械、力学、液压、电气、控制、测量等多门学科技术,可靠性要求极高。
据记者了解,国外盾构机的主要制造厂有18家,集中在欧美和日本。比如,德国的海瑞克公司、维尔特公司,美国的罗宾斯公司,加拿大的罗法特公司,日本的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小松制作所等等。各个厂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工程对象以及使用单位的不同需求,设计、生产出不同直径、不同类型或有特殊要求的盾构机,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我国,具备盾构机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大型工程施工集团背景的下属公司,如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二是通过并购、合作组成的中外合资公司,如北方重工,北京华隧掘进装备有限公司、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都南车隧道装备有限公司等等。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也正积极布局盾构机制造领域。 2011年12月18日,徐工集团与凯宫重工投资合作盾构机等各类隧道机械设备;12月23日,三一重工与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国内首台敞口式盾构机,并申报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012年9月11日,厦工股份与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进军盾构产业。而就在今年的2月19日,徐工凯宫南京公司首台盾构机成功下线,并交付客户。
发展中阻力和动力并存
国内工程机械巨头缘何对盾构机情有独钟?原来,随着中国地面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地铁建设高潮将至。作为地铁隧道挖掘的重要方法,盾构法具有安全系数高、挖掘速度快、隧道质量高、适用性广的优点,因此盾构机的需求前景可期。
目前,在我国北京和上海的地铁交通网建设**为成熟,北京地铁总里程为442公里、上海为425公里,超越伦敦、墨尔本、纽约和东京,运营规模跃居世界地铁里程冠亚军。2012年9月6日,发改委密集批准25个城轨项目,总投资超过8400亿元;2013年,西安、天津、重庆等10个以上城市将获批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徐州、温州等市将作为新增城市获得批准,全年城轨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800亿元至2900亿元;同时,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将有40个城市建设地铁,规划里程达到7000公里。
众所周知,盾构机造价比较昂贵,德国进口的盾构机大约需要人民币5000万元,日本进口的则需3000万元以上,国产的盾构机价格一般在2500万左右,而直径11米以上的盾构机一台要上亿元。盾构机销售的毛利率一般在15%~20%左右,虽然并不算高,但盾构机使用寿命只有10公里~15公里,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到2020年我国预计需要盾构机700台左右,也就是700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其他新兴国家的城轨建设需求,无论是实现进口替代还是出口都将有较为稳定、持续的增长空间。
然而,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盾构之路”还要面临诸多阻力。比如,项目投资方对于国产盾构机的质量顾虑;施工方大客户中铁、中铁建的下属公司自有产品对市场的“垄断”;技术**的境外对手采用的产品进口、国内组装模式,对需要招商引资、解决就业的当地政府所具有的吸引力等等。另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盾构机是非标产品,需要根据客户需求采购原材料组装,但国内的轴承、液压等材料都不过关,设备使用寿命也会大打折扣。
而今,中国工程机械过去的增长模式遇到挑战,转型升级路上同样布满荆棘。企业的转型**根本的是战略的转变,面对新的市场机遇,已有近30家企业进入或准备进入盾构机行业,具有自主开发、设计、制造、成套及施工的企业也逐步向产业化和市场化迈进。但这块700亿元的蛋糕如何去吃,怎样布局,却需要我们的工程机械企业审慎思考。
(商 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