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正赶上元宵节,再加上还有一些生意人没回北京,高碑店古典家具市场里显得有些冷清,倒是市场北侧的空场上搭起了元宵戏台。这一冷一热的场面映在杨旭眼里,弄得他半是失望,半是懊恼。
转了几个小时,几家开门营业的家具店不约而同提到了涨价,原因都是“木材涨价”。
木材真的涨了吗?记者调查后发现,虽然受到美国经济复苏影响,确实有些进口木材已经涨价,但几乎没有涉及能够做家具的木材。大多数家具借着“原材料涨价”而提价的说法,只是托词。
走进家具店家家户户说涨价
“涨了啊,今年木材价儿涨得厉害。”通州区胡各庄镇村中一处出租仓库里,虽然大工都还没回来,但家具厂厂主王芳已经忙着计算新一批家具的出库价。
记者翻看了去年7月的记录和照片发现,尺寸、造型、用材完全一样的双人床,价格已经涨了50%。
“那还不是因为去年木材便宜,再加上去年下大雨前进了一批货,成本低,现在这价钱,连木头都买不到了。”王芳说。
而在朝阳北路北侧的另外一个家具仓库里,销售员对着一张松木单人床,报出了1500元的售价,就在去年12月,同样一张松木单人床只卖1020元。
“怎么走到哪儿都涨价?”杨旭拿着从网上打印的家具仓库攻略,网友甚至贴出了购买家具的照片、尺寸和价格,杨旭本以为可以照搬捡便宜,没想到开了几十公里,一点便宜都没讨着。
“这进口的金丝柚去年涨得几乎翻了倍,现在怎么不涨价呢?”销售员语气轻松。
在随后的调查中,记者联系上一名进口木材批发商。在他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我国原木进口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并比 2011年同期减少了443.31万立方米,所以除了新西兰木材比上年同期增长4.59%外,其他的原木进口国家的进口量全面下降,其中,俄罗斯木材进口量1118.3万立方米、比2011年下降20.52%。
“供给少了价就涨,这供求关系你们应该也明白吧。”他说。
建材木提价家具商纯属“浑水摸鱼”?
“东南亚一带的木料价格近一段时间以来都在降,涨价的是美国、加拿大等地的松木。”一名从事20年木业制品进出口贸易的经理人告诉记者,前者主要用于做家具,而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甚至俄罗斯的松木,都是建筑用材,做成家具的比例非常低。“建筑用材涨价一般都只会增加建筑商、施工企业的成本。”他说。
在江苏如皋港口,巨大的机械手一下抄起数十根粗细不一的俄罗斯白松,从货船中运到陆地上,巨大的岸吊将小抓机放进货舱内,机器轰鸣声不绝,已经显现出新春气象。
这几天,江苏港融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会群都忙着接待国内各路来看货的客户。这一轮涨价,也给从业10年的他带来了新机会。
他的进货单显示,国内常见的进口木材俄罗斯白松10个月的涨价幅度已经达到45.5%。2012年4月时,直径为14至20厘米的原木报价为每立方米112美元,而今年春节前后已经达到了163美元。
虽然国内各港口的价格稍稍有所差别,但以山东岚山这个进口木材到货大港为例,中A型号的澳大利亚辐射松已经突破每立方米1000元,而春节前的价格才930元。“原料涨得太快了,但到了制成品环节,还得有个过程。”宋会群说。
来自中国木业信息网的消息显示,北美木材价格不断呈现上涨态势,除了美国因遭受飓风破坏而需要大量木材进行灾后重建之外,美国对加拿大的软木类木材取消了惩罚性进口关税,使得大量“加松”流向美国,出口到中国的木材数量减少。
目前可以查询到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11月,美国房屋开工75万套,同比上涨超过20%,业内人士预测,2013年美国房屋开工90万套应该很容易实现,甚至有望超过100万套。“美国只是建筑材料涨价,和家具用木材没有直接关系。”宋会群说。
家具材现冷清业内称反有砍价机会
“松木不也可以做家具吗?一种木头涨价会不会带动其它木材也涨价?”杨旭拿不准是再等等,还是现在就买。
不甘心白跑一趟,他翻出手机开始查价格,没想到找到一条原木进口价格下降的消息2月20日,商务部召开例行发布会称,2013年1月份,我国进口商品价格延续下跌趋势,其中原木进口价格已经连续9个月下降。
搜索到这个消息时,杨旭有些怀疑自己被“忽悠”了。
据调查,来自木材专业网站“中国木业网”的信息显示,目前国内销量**大的进口木材分别是云杉、铁杉和红松,这3种木材主要用于室内装修、户外园林、建筑工程,**后才是家具。
2月8日,这3种木材的板材价格为每立方米397美元,到了2月15日涨到408美元,而去年同期,每立方米的价格为284美元。
来自东坝进口木材市场的信息显示,本市主要销售的进口家具木材为胡桃木、橡木、枫木、樱桃木等,和近一轮涨价的木材完全贴不上关系。而2月17 日的全国木材报价显示,硬木市场还在休市,缅甸花梨、缅甸酸枝都没有涨过价。同时因为春节假期,红胡桃等木材出货量“跌入冰点”,行情冷淡。
“再加上从进口原材料涨价、到终端产品涨价,还是需要一段市场消化时间。如果哪家家具商库存大的话,买主倒是可以趁着清库存的机会好好砍价。”这位经理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