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产业集中严格准入 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日期:2013-02-25 16:22:23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目前的供求失衡,有钢铁盲目扩大投资的因素,也有国际、国内大的经济环境变差的因素。因此,未来投资体制改革的走向,必须是向提高投资效率转变,那些低效投资带来的钢铁需求,将迅速萎缩。市场需求增速大幅萎缩,将是钢铁企业必须面临的严重挑战。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如何应对产能过剩再次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从上个世纪以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钢铁行业的发展一次又一次突破大家的想象。每次行业陷入低谷,产能过剩问题就会被提出来。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就开始讨论钢铁产能过剩,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前后又一次讨论钢铁产能过剩,现在过剩问题再次成为热点。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到底是个顽疾?还是形势变化的产物?

按照一般的说法,产能利用率是一个产业是否过剩**重要的衡量指标。产能利用率是总产量除以总产能。美国钢铁行业将78%~83%的产能利用率作为正常区间,日本钢铁行业则认为78%左右为正常,如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低于这一标准,就认为是出现了产能过剩。但是中国钢产量总量是日本的6.7倍,是美国的8倍多。如果按80%的产能利用率计算,会有2亿吨的闲置产能,对资源是巨大的浪费。因此,中国钢铁行业合理的产能利用率必须是90%以上。

需求增长和管理缺陷导致钢铁过量发展

钢产量的快速上升,从大环境上主要是源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的投资主导特征明显。近年来钢铁行业的大规模投资有3次。**次是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而限产,结果虽然限制住了大型企业的产量,但一批小企业却趁机发展起来;第二次是新世纪初期,地方政府追求发展速度,导致钢铁行业新建或扩大产能的热情高涨;第三次是2009年以来,为挽救经济下滑的巨量投资让钢铁行业误判了经济前景,导致钢产量进一步放量增长。

纵观钢铁产能增长的这几个阶段,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即投资的主体是政府,或者说,我们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投资。政府主导投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分税制以及以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考核机制。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财政收入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大概为45%左右。同时,地方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是增加的,而地方政府没有税收立法权和发行公债的权力。虽然,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可以解决地方政府的部分支出,但地方要发展、要建设,要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就需要工业税收的支撑,地方政府就会采取优先发展能带来大量税收的第二产业、经营土地等措施。就钢铁行业来说,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几年,钢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持续上升,2007年达到了7.26%,成为了地方工业增加值和地方税收及就业贡献大户,就算是在销售利润率不到 0.05%的2012年,钢铁企业上交的税收总额也基本维持不变。再加上资源要素价格的行政控制造成了低成本扩张,如一些地方政府低价征地进行开发,搞政绩工程。这些情况的存在,实际上鼓励了钢铁行业扩大投资和生产。

可能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2011年11月份召开的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真正确立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

目前的供求失衡,有钢铁盲目扩大投资的因素,也有国际、国内大的经济环境变差的因素。因此,未来投资体制改革的走向,必须是向提高投资效率转变,那些低效投资带来的钢铁需求,将迅速萎缩。市场需求增速大幅萎缩,将是钢铁企业必须面临的严重挑战。

必须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控产能

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来解决产能过剩,是业内广泛存在的一种观点。如果按照“到2015年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60%左右”的目标,以 2015年需求量达到8.0亿吨为假设(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表示,我国粗钢需求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 年~2020年期间,峰值约7.7亿~8.2亿吨。此处取区间上下限的平均数),前10家企业的产量总规模就要达到4.8亿吨。2012年,前10家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为46%;而2015年的目标是要前10家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达到60%左右。仅就46%、60%这两个数字来看,这一任务不可谓不艰巨。从调整产能来说,达到60%的集中度,有利于化解过剩,但是如果企业数量不减少,总产量调节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当前我国有高炉企业500多家,如果 40%的产量分散在另外的400多家企业,想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量,同样难以实现。

化解产能过剩必须严格执行行业政策

对于9.7亿吨的钢铁产能而言,其中一些落后的,甚至一些属于产业政策淘汰范畴的产能依然存在,解决其过剩、发展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除财税体制改革以外,还应该从“重审批、轻审查”转变为“轻审批、重审查”,这也应该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之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提出以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

在《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中,针对钢铁项目,就提出“新增生产能力的炼铁、炼钢、轧钢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但实际上,未经核准的项目至少占我国钢铁产量的一半。即便是一个获批的项目,不按核准文件内容建设,扩大规模的事例也屡见不鲜,一些行为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就环境来说,每一个钢铁项目的核准,都需要一个前置条件———相关部委批复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但就执行来看,企业是否兑现了承诺,主要靠自觉性。污染防治设备是否建设了?是否投用了?投用后是不是一直在使用?使用了排放是不是达标?……这许多的不确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如果这些不确定性在现实中都成为了否定的,那雾霾、污水等可能引出社会危机的问题就凸显出来。因此,仅从环保标准来说,钢铁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营造,还是大有可为的。

对于钢铁行业自身来说,现在应该好好思索怎么做精产品,做长产业链,做好服务的问题了。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