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浅析散装水泥产业的未来走向及政策需求

来源:中华建筑报 发布日期:2013-02-21 10:06:01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十二五”期间散装水泥产业发展方向:延伸完善散装水泥产业和供应链,满足现代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往上延伸发展废矿渣、尾矿石做砂石骨料,往下延伸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材料制品,横向兼顾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等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全面提升行业管理

推进散装水泥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是实施绿色增长战略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面对能源资源环境约束更趋强化的新形势,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保护天然资源已迫在眉睫。为此,如何从我国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散装水泥的绿色低碳经济路子,促进水泥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的散装化、绿色化、低碳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十二五”期间发展散装水泥产业方向和重点领域

“十二五”期间散装水泥产业发展方向:延伸完善散装水泥产业和供应链,满足现代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往上延伸发展废矿渣、尾矿石砂石骨料,往下延伸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材料制品,横向兼顾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等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产业实力。重点领域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促进对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天然资源。着力促进人工砂的推广应用,实现天然砂的部分或全部替代,特别是利用废矿渣、尾矿石等制造细集料。积极利用城市建设、改造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工厂化处理,以替代天然砂石料。

散装水泥属于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模式,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以达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益的目的。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容器反复使用,节约包装袋和减少水泥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以节省包装费用和降低水泥生产过程的资源消耗;在使用过程通过工厂化和集约化生产方式,把分散粗放型的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传统生产方式,集中起来实现集约型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现代生产方式,以带动固体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在流通过程通过发展培育现代物流的新产业,加快构建与我国水泥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采用高效的现代物流技术,以进一步降低从水泥生产到使用领域的物流成本。

加快水泥“预拌”使用步伐,实现低碳绿色建筑。绿色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包括由建材生产到建筑物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系列过程,消耗**少地球资源,使用**少能源及制造**少废弃物的建筑物。而水泥的“预拌”使用,可以大量利用工业废渣作掺和料(混合材),抵消工业废渣对环境产生的恶劣影响,有效地减轻了环境负荷。如果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如对环境负荷**重的三种工业废渣粉工业城市灰、煤矸石、矿渣分别进行热活化、化学活化、机械力活化,使其潜在的水硬性处在极致的介稳状态,成为活化掺和料(混合材),则可以使水泥混凝土生产发挥人类文明生产的“清道夫”作用。在经济和环境两方面,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改善环境,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加大水泥的 “预拌”使用力度,实现低碳生态建筑。低碳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比如地势、气候、阳光、空气、水流,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预拌砂浆可以全部使用人工机制砂石代替天然砂石,对产品品质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人工机制砂石就是将一些矿山开采下来的下脚料或水泥厂尾矿废弃的石灰石,或建筑垃圾、煤矸石、钢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破碎筛分,达到预拌砂浆生产所需的粒度要求。这样既可以利废,又可以减少环境破坏,同时预拌砂浆作为墙体材料的一种能够成为在节能降耗行动中的“好帮手”,其文明的施工方式表现出绿色生态施工的特性,而特种保温砂浆则因其保温、防水、防潮、隔热的特性体现了建材中节能降耗的优势,因而作为第三大耗能产业——建筑业,预拌砂浆作为墙体必备材料所表现出的节能降耗效果十分惊人,完全符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确保生态体系健全运行。

加大水泥“预拌”使用,建造低碳可持续建筑。低碳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内容包括从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水泥“预拌”使用,主要通过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来实现低碳可持续建筑,减少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的污染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在现场搅拌造成的噪音、粉尘等,还有浇灌施工的噪声等。减少施工噪音的具体措施包括发展商品混凝土、减少现场搅拌、改进施工工艺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益于子孙后代。

延伸散装水泥产业链所需的政策导向及保障措施

促进散装水泥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有力的保障体系。延伸散装水泥产业链,由于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的利用和处理,涉及产生、运输、处理、再利用各个层面,只有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处理链,真正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散装水泥产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管理等法规制定,尽快形成推进散装水泥产业节能减排的法制环境。积极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纳入法制化轨道,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利用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健全税收支持政策,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再生利用企业的发展。再生利用企业消化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目前,我国循环利用率低,行业刚刚起步,需要国家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重要的是保证建筑垃圾无偿送到再生利用企业手中,降低再生建材产品成本,提高其价格竞争力。为扶持再生利用企业的发展,应做好再生产品推广工作,出台政策,例如减免使用再生建材建筑企业的税收、要求一般民用建筑使用至少15%的再生建材或要求申报绿色建筑使用30%以上的再生建材等,加快产品的推广应用。同时,通过设备租赁、融资担保、财政补贴等方式,推进再生建材行业落后设备更新淘汰和升级改造。

强化引导建筑垃圾再生化。综合利用建筑垃圾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有效途径。目前,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处理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如,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制定《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施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不仅节约垃圾清运和处理等费用,还能大大减轻城市的环境污染;对于已经过预处理的建筑垃圾,则运往“再资源化处理中心”,采用焚烧法进行集中处理,使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净地分离出来,再回收利用。建议,我国目前应抓紧立项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工作,国家和建筑施工企业都应加大资金投入。有关部门应在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中,对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数量状况,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定量定性综合调查统计,依此制定相应的排放数量标准,并将其作为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这样才能真正引起人们对于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的足够重视。

积极引导建筑垃圾再生行业健康发展。我国的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要促进这个“萌芽”行业的健康发展亟须法律、政策和舆论等方面的正确引导,让“放错位置的资源”发挥价值。**,全国应确定一些基础较好的城市试点,出台地方法规进行引导,并在吸取各地经验的基础之上出台国家法规。地方法规应从建筑拆迁的评估、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加工处理、产品质量和产品推广方面给予规范和指导,特别是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后续加工处理应确定由一个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防止职能交叉形成“三不管”区域。同时,在扶持这一产业发展的同时应警惕“过热”,防止各地盲目上马,建筑加工工艺参差不齐,产品质量粗制滥造,影响建筑物质量安全。目前《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和《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两个国家标准已经执行,其他再生产品的质量标准也应相继出台,严把准入关,把好产品质量关。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及时采集和定期发布绿色再生建材的价格信息,力保价格透明。王晓山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