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乐视电视盒子新品C1的开售以及小米盒子的“复活”,机顶盒市场开始升温。虽然电视盒子不是新的革命性产品,但其给智能电视领域带来的影响和机会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机顶盒给互联网科技企业和传统电视厂商带来巨大机会的同时,其收费模式与政策方面的限制成为了这一领域发展的两大障碍。而机顶盒的在市场中的“搅动”,**终催生的是更为完备的智能电视的出现。
盒子引发的变革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智能电视产品越来越多,这其中也以国产品牌为主,但大部分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等都是概念产品,由于功能操作、内容版权等方面的问题未能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在这样的境况下,一些互联网公司和科技企业推出的低价电视机顶盒能够走红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一般消费者和观众而言,电视盒子带来的**大变化就是收看电视节目是收费的,与之相关的还有收费之后能带来什么样的视频内容和服务。而对于观看了几十年免费电视节目的国内用户来说,如何改变传统方式交钱看电视,的确是一个难题。
对此,乐视致新高级副总裁杨芳向中新网IT频道表示并不担心,她说,“目前,用户的付费习惯正在培养中,我们相信当用户习惯了付费看高清大屏视频后,将会对这一生活品质产生很强的依赖。”
在盈利模式方面,杨芳透露,乐视网已经搭建起一套“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系统。依靠乐视生态,乐视盒子可以不依赖于硬件盈利,通过内容收费、广告收入、应用市场分成收入等另外三重渠道持续获得收益。
电视厂商的机会
事实上,电视盒子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产品,这类产品在目前的市场上种类也很多,但其带来了对传统模式的改变,以往只生产电视的传统电视厂商也加入到这一市场的竞争中。
此前,海信[]电视也推出了低价的机顶盒,目标直指巨大的存量电视机市场。海信智能电视负责人就表示,目前电视保有量是5亿台,2012年以后多数换成了平板电视,但很多平板电视不具有智能化功能。
尽管存量电视机市场巨大,但业内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认为传统电视厂商投入机顶盒市场是一种“浪费”。另外,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也向中新网IT 频道表示,目前由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机顶盒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随着智能电视的发展,机顶盒也只是一款过渡性的产品,**终还是会被智能电视所取代。
康佳集团全球多媒体研发中心副总经理仪海波表示,智能电视正在以倍速增长,很快就会成为标配,智能必然是所有电子设备的标配。目前康佳生产智能机的比例已占到整体电视机的20%。
据奥维咨询的数据显示,智能电视在2012年增长显著,其1月份的渗透率为19.2%,至10月份渗透率已达到41.4%。像海信这样的智能电视厂商都在积极行动。由此可见,尽管很多传统电视厂商都在做自己的机顶盒产品,但智能电视才是各家厂商**后的目标。
未来的隐忧
对于乐视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他们同样看重的是存量电视机市场,但是面对传统电视厂商的竞争以及机顶盒有可能被取代的势头,乐视认为,智能电视一体机跟机顶盒将会是一个长期共存的局面。
而在增量市场方面,乐视致新高级副总裁杨芳认为,“也有许多用户选择智能电视一体机,讲究一步到位,省下其他多余的投入。乐视也更加关注新购机的用户,会在不久推出超级电视产品,让新购机用户可以享受乐视的智能电视产品。”
尽管如此,无论是机顶盒还是智能电视,**终面临的难题还是政策限制这一关。去年11月14日,小米公司正式发布其进军互联网电视的**跨界产品小米盒子。低价和强大的功能引来用户的关注,但仅8天后就因为政策方面的限制“隐退”市场。
时隔两个月,小米盒子本周再次宣布与CNTV携手,通过CNTV旗下未来电视公司的中国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提供内容、客户端管理和用户计费等,小米则仅通过该平台“向用户提供服务”。而当中新网IT频道就此事采访小米时,已经为此事闹的有些“精疲力竭”小米并不愿透露太多,只是表示此次合作的“主动权”都在CNTV一方。
CNTV本身具有的互联网电视内容的“正规牌照”成了这次小米复活的关键依托。乐视方面也同样采取了与CNTV合作的方式。根据乐视和CNTV签署的协议,CNTV负责互联网电视业务的整体运营和管理,提供符合广电总局政策要求的内容分发平台和播出控制平台,向用户提供自有和第三方的节目内容,进行播控审核。乐视则负责互联网机顶盒的终端研发、生产、运营和服务,向CNTV提供内容和CDN分发资源。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哪种互联网盒子,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难题是需要深挖传统有线电视用户群体的消费需求,但广电领域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这是互联网盒子们跨不过的政策瓶颈。
此外,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表示,“要用盒子,至少你得会连接wifi、会设置密码,如果要使用它将手机和电视相链接,操作步骤就更多了。而这些,都会使盒子只能限于技术人士或是发烧友中流行,而很难在大众家庭中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