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政显现利好前景
企业自身努力探索脱困之路的同时,国家层面的利好政策正在密集出台。在将“十二五”规划中的光伏总装机量提高至20GW后不久,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未来国内的光伏发电的重点将从并网式发电向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发电模式转移。专家表示,这对光伏企业是个利好。陕西业内人士同样表示,这对目前陷于困境的光伏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国家能源局此前对于国内光伏发电的规划一直以建设大型地面电站为主,但在**新公布的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到2015年分布式发电与大型电站装机规模均为10GW。此次《通知》的发布,则是对这一政策转向的进一步明确。由于国内现有的光伏电站多建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电网未覆盖到位,导致发出的电难以外输。光伏电网间歇性、随机性的电源更增加了电网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尤其是调度机构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分布式发电可以解决光伏发电并网难的问题。分布式发电可以利用用电大户的屋顶建设电站,建设方和用电方按照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直接进行合作。能源局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可结合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县和新能源微电网项目建设,抓紧研究编制示范区实施方案。首批示范区在若干城市相对集中安排。每个省(区、市)申报支持的数量不超过3个,申报总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50万千瓦。
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碧辟佳阳太阳能有限公司去年已在西安经开区利用4栋厂房屋顶建设了总装机1.2兆瓦、设计年生产清洁电力约120万千瓦时的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预计可节约标煤约408吨,减排二氧化碳1101吨。
该项目采用自发自用,富余电量以上网的方式运行,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约82万元,并从上网电价销售中可获得8.6万元运营收入。
业内人士表示,该项目的并网运行,对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运行、管理经验,推广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从目前来看分布式光伏发电产生的电量有限,作为常规用电还是不足,推广需要看具体的场合,但随着技术发展,应该说前景是好的。
光伏企业应靠核心技术闯关
尽管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开发电站以及分布式发电都被看做光伏产业发展的利好,但对于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来说,依旧问题重重。
专家认为,政策的贯彻还涉及很多方面的配合,还有许多事情和细节要做,现阶段我国尚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
究其原因,一是国内太阳能资源富足区及消费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二者之间缺乏良好系统的协调。拥有丰富太阳能资源的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电力需求较少,分布式发电的商业化运作短期内难以开展。
另外,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光伏发电项目的实际运营效果。电网、变电站等光伏产业重要设施贫乏,西部地区电力无法及时输送、中东部地区太阳能发电难以实时并网,国内已建成的光伏电站运营效果不甚良好,企业赢利能力低下。
我省光伏产业解困需要在三个方面努力。其一是建立持续稳定的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支撑;其二是加强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提高我国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是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开放用户端电力市场,培育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光伏发电企业要想重振雄风,就必须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绝不能只是跟随,更不能仅仅充当一个来料加工的角色,否则没有出路。
发展下一代以薄膜技术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可能才是光伏发电企业提升技术实力的关键。因为在这一领域我们和国外起点差不多,并没有多大技术上的差距。
据了解,相比已经成熟的晶体硅技术,下一代薄膜电池技术从能耗和污染上都优于晶硅,被认为是未来主流的光伏发电技术,已经开始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