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2013年家居业能不能走出“囧”境?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日期:2013-01-21 10:18:59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对于2013年家居业能不能走出“囧”境?朱长岭认为,除了新型城市化的推动,改善型住房、旧城改造和民生建筑的投资,都将让“今年的日子比去年好过”。他还特别强调,国家的政策依然是拉动消费,拉动消费里面,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居业应该是一个大项。

蛇年即将来临,无锡市民政局门口,从甘肃到这里务工的万小婉与无锡小伙许家敏在这里申领结婚证。这对新人对记者说,他们小两口除了是“南北结合”外,也是**好的“城乡组合”。万小婉来自甘肃天水农村,许家敏是祖辈都在无锡生活的“原住民”。

今年的日子肯定好过去年

中国家居协会理事长朱长岭乐呵呵地把这对新人比作是“婚房经济”的贡献者。他说,“前不久我们从民政部得到信息,每年有1350万对登记结婚,结婚的人,自然要买家具,买饰品等。这样一个刚性需求在20年内,都不会让家居业出现急速下滑。”

2013年家居业能不能走出“囧”境?

人们对城镇化的投资顾虑较多,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近日就表示,再搞一个大型投资的城镇化并非中央所希望。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农民转为城市市民的过程。既不会像2008年那样大手笔投资,也不会在一些大城市大上项目。

但有很多专家认为,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城镇化过程,是农业人口得到更多公共服务的过程。而人的城镇化自然包括一些公租房、农民工公寓的投资和建设,如果按照精装修的标准去建设这类保障房,家居业自然会有一席之地。

对于2013年家居业能不能走出“囧”境?朱长岭认为,除了新型城市化的推动,改善型住房、旧城改造和民生建筑的投资,都将让“今年的日子比去年好过”。他还特别强调,国家的政策依然是拉动消费,拉动消费里面,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居业应该是一个大项。

面对有可能摆脱困境的外部环境,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装修委员会秘书长张仁也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2013年应该是新起点,家装业继续前行是主基调。中国的新一届政府,新一代需求,新一代居住模式,对家居的拉动潜力巨大。”

没必要对刚性需求反感

张仁还表示,很多人都对“刚性需求“这个词很反感。其实没什么可反感的,因为这是人的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无法阻挡的“演进”。无论是1300万对结婚的年轻人,还是1000万对结婚的年轻人,结婚买房子、办家具就应该是“刚性需求”。这不是什么中国家庭不去量力而行,也不是传统习惯和民俗作祟。你说韩国人的风俗和传统是什么?小两口结婚,还不是同样买房子、办家具。“40年前的刚需是自行车、手表,30年前是电视冰箱,现在是汽车、房子。这没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张仁认为。

业之峰装饰董事长张钧从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谈了他的观点:“小房换大房,旧房换新房,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如果这种刚性需求也被扼杀,我们就不能说老百姓的生活有提高,也不能说小康社会能建成。”

许多接受本报采访的业界人士认为,与其说是城镇化给我们这个行业带来难得的红利,还不如说是“十八大”和新一届政府给我们带来了生活新起点、新希望。

不过,张均表示,农村人口转向城市的新型城镇化,以及暂住证变成居住证的变化,可能会让更多农村、小城镇人口到城里买房,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笔“生意”好做。家居业不能按照现有的习惯思维去应付这些人群,而是应该通过转型创新,注重服务质量和执业诚信,去争得这批“进城的居民”。

据本报记者了解,业之峰已把2013年定为“服务年”。张均表示,他刚从上海回来,访问了上海一些客户,特别是对长三角城乡接合部的年轻客群进行了针对性调研,从客户的行为模式进行深刻研究,看看他们究竟需要那样服务。

上海红星美凯龙投资有限公司CEO袁伯银在谈到2013年投资重点时表示,只有衰败的企业没有衰败的行业。目前,二手房翻新、家居环境的改善、年轻人群生活行为模式的变化,都要求我们在家居方面进行“贴心式”、“贴近式”服务。

易居中国副总裁、新浪家居总经理文东的看法可能代表了一批新生代家居企业2013年的心声:“过去比较杂乱的家居业必须加快整合,**要做到网络化,第二要做到品牌化,第三要做到效果化。网络化很容易理解,就是电子商务;品牌化就是淘汰落后,让那些有特色、有成长性的企业存活下来。效果化就是你的任何改革创新,任何新技术、新工艺都必须为消费者所接受。”

鉴于这些新变化,他认为,2013年的家居业可能会与2012年不同,“技术总监比营销总监的作用更大”。而去年恰恰相反,企业为了挖一个营销总监而费尽脑汁。

记者 武春丽 陈小列 北京无锡报道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5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