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中国钢铁工业全球化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13-01-21 10:13:09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新世纪以来,中国粗钢产量快速扩张,从1亿吨飙升至近7亿吨,成为引领全球钢铁工业新一轮增长的核心国家。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长年钢材净进口的局面,对全球钢铁市场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新世纪以来,中国粗钢产量快速扩张,从1亿吨飙升至近7亿吨,成为引领全球钢铁工业新一轮增长的核心国家。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改变了中国长年钢材净进口的局面,对全球钢铁市场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发展带来的钢铁业产能过剩,很可能将导致其在充分满足国内需求后覆盖全球市场。对于正在从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的美国和其他国家而言,这种担忧显得尤为突出。

把脉中国钢铁工业

中国的钢铁,以及汽车、纺织、石化等重点行业,对整体经济表现至关重要,而钢铁业更被视为晴雨表。

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中国钢铁工业迎来宝贵的发展契机,钢铁企业不仅开始采用更先进的国外钢铁生产技术,也开始欢迎外国投资和原材料进口。但是,由于供给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在80年代不得不大量进口钢铁产品。在托马斯-豪威尔等人《钢铁与国家》一书中,将中国视为钢铁出口国的主要市场。1986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即:产量加净进口)为7570万吨,是当时西德的两倍,但产量只有5190万吨。长期以来,中国的需求缺口导致其成为美国之外世界**大的出口市场,吸收了很大一部分西方国家的过剩产能。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钢铁需求的急剧增加,中国对进口钢材的持续依赖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钢铁产品供给瓶颈问题,中国钢铁产量快速上涨。1995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已经达到9500万吨,大约同美国相当;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了1亿吨大关,达到1.01亿吨,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大的钢铁生产国,并在此后一直领跑全球;2003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2.22亿吨,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总和;200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约占世界一半,10倍于美国,虽然这一年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但中国的粗钢产量仍然增长13.5%。

新世纪**初十年中,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拉动国内钢铁需求扩张,成为产量飙升的根本原因。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钢铁需求相应扩大。商业和住宅建筑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汽车工业等,都需要密集使用钢材产品。

随着钢铁产能的持续增长并超过国内需求量,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显现。据报道,2008年底中国的钢铁产能为6.6亿吨,过剩规模高达1.6亿吨,对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构成极大威胁。每当钢材价格进入盈利区间,闲置产能便开始运转,增加钢价下降压力。由于中国经济增速已经开始放缓,房地产等主要钢铁下游行业需求持续疲弱,导致钢企为减少损失而削减产量,产能过剩问题愈发严重。

中国钢铁工业中小型钢企数量过多,导致市场集中度很低,并且拖累全行业技术效率改善。据中国政府官网上公布的相关新闻报道,中国约有1200家(很难确切计数)钢铁制造企业,其中约有70家属于大型或中型,其余的是小型钢厂,多数没有现代化的技术装备,生产效率低下,且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钢铁协会(CISA)的专家指出,这种分散结构往往迫使大型钢铁制造企业为挤出较弱的竞争对手而非理性地扩大生产。此外,由于钢铁企业往往只顾及自己的商业利益,因此在与国际铁矿石矿主进行谈判价格时,不同规模钢铁企业难以形成议价力的统一战线。

作为全球**大铁矿石进口国,中国屡屡在长协价谈判中铩羽而归。全球铁矿业高度集中,主要由所谓的三巨头所控制。巴西淡水河谷是世界上**大的制造商,2009年生产能力3.1亿吨。澳大利亚的两家矿业公司,力拓矿业集团和必和必拓公司的产能分别为2.2亿吨和1.4亿吨。三巨头占据了海上运输贸易75%的市场份额。因此,它们对全球铁矿石的价格拥有**控制的影响力。

据报道,中国拥有约8000个甚至更多的铁矿,但大部分规模较小,并且产量难以保证。不仅如此,中国国内大部分储备是低质的赤铁矿,铁含量在30%-35%之间,而巴西和澳大利亚矿石铁含量则达到55%-65%之间。因此,中国铁矿石进口依赖度愈发增强。2008年,中国在谈判中拒绝接受日本与力拓达成的降价33%的协议,咬定45%的降价幅度,导致谈判破裂,为铁矿石供给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中国药方

伴随新世纪以来中国钢铁产量和产能的加速扩张,中国政府对产能过剩问题的担忧与日俱增。中央政府始终致力于敦促地方政府淘汰落后产能,采取的方法主要是设定钢企关闭总量,然后将指标分配给各个地区。同时,政府也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企业合并、技术创新以及优化行业结构。

根据中国官方智库社科院发布的《2009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并没有足够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支持中国成为世界钢铁供应国。因此,从长期角度来看,中国钢铁产业应该立足于满足国内钢铁需求,而不会是出口驱动。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政府在征收特定钢铁商品出口税的同时,在2007年到2008年间又降低或者取消部分钢铁商品出口退税。

2009年3月20日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包括通过技术创新和升级提升产品品质,控制产出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和构成,以及在保持国内市场稳定的同时鼓励国际扩张。

钢铁规划重申了通过产量控制使钢铁总量保持在合理水平,并设定了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然而,规划的实施效果却仍然有待考察。例如,根据规划要求,2009年要把钢铁产量控制在4.6亿吨以内,但当年实际产量却高达5.67亿吨。从实际情况看,要在削减产能和维系**优行业增长率之间寻求平衡绝非易事。钢铁产能的削减能否与中国国内钢铁需求的下降保持一致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这一措施能否有效改善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问题仍有待观察。

2010年6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重申《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点,并就某些政策措施作了补充和强化。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中贸易政策的调整是以环境改善为目标,并于2010年6月公布。

2010年6月22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公布《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其中涉及部分特定的钢材产品。《通知》取消包括部分钢材在内的多种重要商品的出口退税,并于2010年7月15日起生效。这是中国2009年以来首次进行的钢铁产品出口退税调整。根据《通知》,48个品种的钢铁产品此前的9%的出口退税被取消,这包括部分重钢型材板材热轧卷材、窄板材和涂层产品等。但是,钢管冷轧卷材、特种钢等大多数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保持不变。

有些人认为,中国政府此举旨在缓解与美国和欧盟紧张的贸易伙伴关系,美国和欧盟此前均表达了其对中国钢铁出口补贴的关注。同时,这也可能有助于遏制中国国内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加快钢铁产业的整合和重组,这是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努力改变但尚未成功解决的问题。

据报道,出口退税的取消和钢材需求的疲软确实使得中国钢铁出口量在2010年7月出现下滑。2010年7月,中国成品钢材出口量为455万吨,比2010年6月减少了19%。然而,中国是否会长期控制钢铁产量,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复苏、市场条件逐步改善的情况下,仍有待观察。但是,退税政策调整至少可以削减低端产品出口量。这一政策将给国内钢企带来巨大压力,并帮助中央政府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的目标。

美国视角观察

**,尽管中国钢铁当前主要用于国内市场,但是,随着中国先进的钢铁产能不断增加,在充分满足国内钢铁市场需求之后,中国钢铁出口势必上涨。当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之时,其出口过剩的钢铁产品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钢铁工业还不是出口导向型,其大部分产品主要用于国内经济建设。2009年,在巨大的内需刺激下,中国的钢铁出口量比上一年减少了60%,下降到230万吨,排在日本、欧盟、俄罗斯和乌克兰之后。而中国报道的钢铁进口量在2009年达到2200万吨,位列全球之首。

尽管钢铁产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似乎没有建立出口导向型钢铁工业的意愿,但是潜在问题是,中国的钢铁产量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其钢铁产业在增加出口方面只要进行很小的调整,就会给其他国家钢铁厂商带来巨大的市场波动。尤其是在2009年201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市场对中国钢铁进口增加的可能悄然上升。

其次,一直以来,美国钢铁企业都声称,中国钢铁企业及钢铁产品享有来自政府的不公平补贴。欧洲钢铁贸易协会援引Steel Market Intelligence的报告,指出中国利用了各种机制支持其钢铁产业,这些机制包括捐赠、资本市场干预、税收优惠、贴息贷款、获得低于市场价格的生产资料,以及名义上的劳动者和环境保护等。

第三,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和全球)钢铁市场所带来的正面积极影响尚未显现。2010年6月,中国政府面对美国和其他G20主要成员国的巨大压力,宣布将执行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中国决定放弃已持续两年的非正式的盯紧美元政策,来自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国对此表示欢迎。但是,随着中国政府坚决态度的逐渐改变,通过汇率途径减缓中国钢铁出口增速的效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法律大棒未雨绸缪

2010年5月8日,参议员Wyden及Snowe提出2010年强制命令及减少规避法案S.3725,为美国商务部提供工具去改善美国贸易法的执行。法案指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出口商利用错误的航运标签及在第三地转运货物以误导海关官员及规避美国贸易法。这两位参议员和其他九位同僚同时给白宫写信,要求奥巴马政府采取更多行动以应对不公平贸易行为,包括中国被指操控汇率的情况。这一强制法案赋权美国商务部调查对贸易补偿法的违犯行为,建立商务部及海关应对违法行为的快速反应时间表,改善进口安全,以遏制对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命令的规避行为及执行现行的贸易补偿法令。

2010年8月26日,美国时任商务部长骆家辉宣布14项针对非市场经济体非法进口行为的建议。这些措施旨在持续美国贸易法的严格执行。其中一些改革建议为:

**,此前外国公司只要证明他们在某个时间之内没有倾销或接受补贴就可以免于征收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的指控。在新的建议之下,只有当这些税项在美国期满之后,这些公司才能免于相关程序。

其次,原先当初步被指控为反倾销税/反补贴税案后,进口商可以提交与估税金额相同的付款保证单。在新建议的措施下,进口商需要提交现金保证金,而不是付款保证单,才可以令货品及服务进入美国。

其他一些建议包括改善非市场经济体劳工价值的评估方法;收紧在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个案中交给商务部的数据的认证程序;加强特定条例以确保有关方面会全数上缴他们的应征收税项。

业界领袖及团体普遍欢迎这些新建议,但一些人却认为中国非法操控汇率是一项关键的贸易扭曲行为,在新建议中没有包括,但是仍然需要解决。

总之,当中国开始对投入要素做出更多控制时,中国钢铁工业可能已经准备好大幅增加在全球生产及出口市场的份额。在处理贸易纠纷时,虽然是被动,但对贸易法严格而迅速的执行对美国钢铁产业是重要及有帮助的。采取持久及长期的策略是符合美国钢铁工业的利益的。

短评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中心是国会的智库,是美国国会下属的独立机构,以撰写研究报告供美国国会议员参考为主要工作内容。该中心所重视的问题可反映美国国会立场,其工作人员涵盖法律、经济、社会、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该智库致力于辅助法律和政策等的制定,但其并不向国会提供任何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建议,并要求其智库的研究人员保持保密性、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平衡性和无党派。

由于涉及政策制定和立法等问题,美国国会研究服务中心的报告并不对外公开,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的报告会存在一定时间的延迟。本文来自产业组织与企业研究部的唐·雷切尔研究员,足见美国对于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高度关注。该报告对中国钢铁工业的研究清晰透彻,并且从美国角度审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有益思考:

一方面,中国钢铁工业当前并非出口导向的论断否定了中国钢铁工业“将污染留在国内,产品留在国外”的观点。同前两轮领跑国家美国和日苏相比,中国钢铁出口占比并不高。不仅如此,根据笔者估算,即使考虑下游行业产品出口引致的钢铁流动,我国钢铁产量中平均超过80%的比例用于国内消费。

另一方面,尽管我国政府还在努力研究治理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美国政府已经看到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钢铁出口比例未来将逐渐扩大。为应对这一挑战,保护本国钢铁工业,美国补充和加强多项立法,意图限制中国钢铁出口扩张速度。从目前情况看,这种应对方式效果良好,中国钢企在反倾销等案例中胜少负多。因此,我们不能一味专注本国钢铁工业健康发展,更要清楚了解国外动向并相应调整,为钢铁工业发展创造条件。

推荐阅读

更多>>

钢铁 粗钢

发表评论

  • 24小时热点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5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