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原材料成本持续增加、管理成本有增无减,而国家为了抑制高企的房价,又对房地产业进行打压,使得市场对木门产品的总需求量降低,这无疑让木门行业雪上加霜,导致不少企业生存艰难,甚至被淘汰出局,市场“洗牌”现象加剧。木门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木门产品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而且还要做好量尺、安装、维修等售后服务工作,因此经营好木门产品并非易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行业出现“洗牌”现象本来是很正常的。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有必要认真分析这些“被洗牌”企业的失败原因,从中汲取教训,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此,澳陇家具市场负责人为大家分析一下众多木门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希望对行业有借鉴作用。
揭秘木门市场“洗牌”背后的真正诱因
资金分布不科学 资金链断裂
资金对于一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无需赘言。综观近两年来被淘汰出局的木门企业,至少有一半是由资金链断裂引起的。不仅企业,今年业内因资金难以运转而“逃跑”的经销商也不在少数。
所以说,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必须始终保持资金链的安全,特别是要加强现金流的管理。一个企业必须始终保持一定的有效现金流,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营,否则就会带来致命的影响。此外,加强现金流管理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木门企业必须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如果木门企业有充足的现金,就能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抢占市场 盲目扩张
这一点在家居卖场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近年来,几家全国性连锁大卖场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拼命“跑马圈地”,一些地方性卖场为了守住阵地,也通过改造、扩建等手段来增加营业面积,导致卖场面积严重过剩。当市场陷入低迷的时候,一些经营亏损的卖场就不得不关门歇业。
如今年7月,红星美凯龙位于广州琶洲的商场,就因生意冷清无法实现盈利,以及合同到期等原因而被迫关闭,充分暴露了其以加盟模式扩张所带来的巨大危机。不光在广州,今年大部分一、二线城市,都出现了卖场倒闭的现象。
因此,有专家指出,这几年一些地区的家居市场建设过快,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市场容量本来就有限,门店数量增加了,单店营业额自然被摊薄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卖场经营不下去是必然的。同时,这位专家还认为,目前出现的家居卖场倒闭现象,实质上是木门等家居行业的自我调控,是木门等家居行业自身在挤掉泡沫,并非坏事。
过度依赖OEM模式 缺少品牌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市场萎缩严重,欧盟和美国还经常出台针对中国家居的各项贸易壁垒,这对于那些缺少品牌的OEM型出口木门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如今年,在传统家居建材出口重镇——广东东莞和浙江温州,都有大量的OEM型家居企业倒闭。东莞大岭山镇,是闻名于世的“家居出口**镇”,当地的木门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而且大多是OEM生产,缺少自主品牌。据业内专家估计,今年大岭山镇因接不到海外订单而倒闭的木门企业有几十家。
所以,笔者认为,外贸市场不景气只是这些外销型家企倒闭的外因,过度依赖OEM的业务模式,才是起关键作用的内因。
制度不完善 经营管理失误
中国的木门行业虽然发展了这么多年,但始终没有诞生像家电行业的海尔那样的“巨头型”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而且以家族企业为主,无论在经营上还是管理上,都存在诸多缺失。
例如,目前很多木门企业都是老板一个人做决策,喜欢“拍脑袋”做事,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往往是“人”凌驾于“制度”之上,下面的人也就唯老板是从,难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相反,个别木门企业的老板则喜欢寻找能人式的“救世主”,希望某个能人帮助其管理好企业,而自己很少付出时间和精力。一旦出现问题,想换人都来不及。
管理者是一个企业的神经中枢,所有的资源都是靠管理者来组织、调配和创造的。对于木门企业而言,不管你的产品多好,只要管理出了问题,倒闭是迟早的事。
除了以上原因,导致企业被市场“洗出去”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缺乏人才、技术、政策支持,等等。无论什么因素,都是可以通过实施某些有效措施来避免的,关键在于木门企业能预见到这些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家和管理者时刻具有危机感,能够及时预见风险,进而科学地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