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能卖出去吗?
“光伏下游市场其实是被迫打开的。有不少组件生产企业进入下游电站领域,就是为了消化库存。面粉卖不出去就做成蛋糕再卖,总比放在库房里强。”常州一家光伏企业副总经理告诉记者。
《金证券》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产能过剩,光伏组件生产的利润率会越来越薄,未来光伏产业的利润将逐渐向两头转移,即上游技术研发和下游电站投资。
“光伏电站运行,因电站审批和并网存在壁垒,盈利能力较强。”张晓霞表示,近一年来光伏电站BT经营模式应运而生,企业从“申请批文-建设电站-并网-转卖移交”短短数月时间内,收回投资并获得8%-10%的净利润率。
另一位光伏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光伏企业投资电站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并网困难、补贴政策变化、有无下家愿意接手等。作为光伏电站投资商,李河君认为国内电站建设的商业模式值得信任,因为电力的购买者是电网公司,其信誉有保障。
融资门槛难跨
“开发-转售”的模式看似不错,但投资电站动辄数亿元的资金需求也成为众多光伏企业的一大“心病”。
“太阳能电站融资相对要容易很多。”李河君表示,“因为电站的业务模式非常清晰,发电以后现金流都是非常稳定的,可以比较容易测算出能挣多少钱。银行愿意给太阳能电站贷款。”不过,中游的组件生产项目融资确实比较难。
国开行江苏分行一位负责人向《金证券》记者透露,目前国开行对光伏下游的优质企业比较支持,国内项目积极提供贷款,国外的项目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提供贷款。
上述行业分析师也向记者证实,光伏企业若以组件生产线融资确实很难被市场认可,不过,光伏电站相对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