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一本国内刊物的封面上,五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光伏生死劫。
配图是一个走在绳子上的人,手举着光伏板。意义不言而喻,一不小心,走绳子的人会掉下去,而手里的光伏板会摔碎。
这正如不少光伏企业如今的现状。11月7日立冬,但对于一些光伏企业来说,冬天似乎来得早了些,在郑州高新区,有光伏企业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停产。
故事
2008年他满怀信心回郑
两年后关厂离开
2009年7月3日,郑州是一个酷热天。
赵一辉站在新厂房前,炽热的阳光,火一样倾泻在他花白的头发上。阴凉处的水泥地上,三三两两的工人边听收音机边打扑克。不知道因为热还是着急,赵一辉显得很疲惫。
赵一辉2008年夏天回到郑州,作为国际上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专家,早在2006年,他就有了在国内开家新能源公司的想法。
2008年7月,赵一辉注册了河南阿格斯新能源有限公司,当时的赵一辉信心满满:“按照原来的设想,这个一期投资6000万美元、产能为30兆瓦的薄膜电池生产线,产品一年后完全下线,主要出口欧美市场。”
然而一年后,厂房尚未全部完工。“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么顺利,许多事都要我一再协调才能做。发的电上不了网,国内市场也打不开。”
“我现在**怕的不是累,而是慢,是等。”这是河南商报记者再次见到他时,赵一辉一再重复的一句话。
2010年,阿格斯停产,赵一辉离开郑州。2012年11月5日,当记者再次来到阿格斯的厂址时,看到的只是空空的厂房和围墙边的荒草。
困境
反倾销反补贴
光伏产业迎来“冬天”
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启动对中国出口的所有光伏组件和部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片、硅片)进行反倾销调查。
一个月后的10月10日,先行对我国光伏组件进行“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美国商务部做出裁决,中国企业的**终反倾销税率为18.32%~249.96%,反补贴税率14.78%~15.97%。
相关资料显示,世界的光伏中心在欧洲,美国市场的规模尚不及欧盟市场的十分之一,“如果欧盟开征与美国相同税率的反倾销税,中国不少光伏企业就要完了。”接受记者采访时,河南亿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一位部门经理这样说。
根据欧盟的计算,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总价值210亿欧元的太阳能面板和相关部件,出口量占中国光伏制造业总产量的70%。
“我们只能承受10%的税率。”中国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特别助理陈卓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表示。
受此影响,国内多家光伏企业迎来寒冬,光伏企业倒闭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曾经风光一时的尚德电力,负债达35亿美元。
走访
郑州高新区多家光伏企业停产
而在郑州,一些困难更早地降临在光伏企业头上。
2010年10月,保绿总投资40亿元兴建的500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一期投产,这也是我国该项目的第二大基地,350千瓦非晶硅太阳能电站同日发电,预示着我省人民将有希望拥有自己的“屋顶家庭电站”。
但今年的11月7日,当河南商报记者来到位于郑州高新区梧桐街的保绿公司时,留守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绿去年已经停产。“**后一天是9月16日吧。”
工作人员说,公司的人都走了,仅留的人是一些财务人员。
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看到了另一家光伏企业,河南华瑞能源有限公司,不过,这家公司甚至没有开始生产,就进入了休眠状态。“去年的时候他们还在网上征集公司logo,后来就不见动静了。”
记者沿着厂区走了一圈,看到办公楼的门上贴着封条,而原本应该是草坪的地方,已经长出了大片的荒草。问起附近的环卫工人,他们甚至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太阳能企业。
辉煌
各地都建光伏产业园,产能呈几何级增长
无锡尚德2005年成功在美国上市后,其掌门人一跃成为2006年中国首富,光伏似乎成了一个闪耀着光环的魔咒,随后,政府主导建立了众多的“太阳城”和“光伏产业园”,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引来更多的光伏企业和项目上马。
以江苏为例,这个全国光伏**大省自2008年开始,先后建设了常州、无锡、金坛、常熟、镇江、扬州、盐城、徐州、泰州、高邮、启东、苏州等光伏产业园。
“河南的话,这个阶段应该集中在2009年底和2010年初,当时金融危机貌似过去,光伏产业有了一种虚幻的繁荣。”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运营总监于佳说。
于佳来到洛阳工作之后,曾接待过一个由一位副县长带队的考察团。“当时有一家我甚至没听说过的北京企业要在这个县投资,说自己每年产值20亿元等,这个县的领导一听就心动了,又批地又给政策。”
这是当时不少地方政府的心态。“只要一听是太阳能发电,都引进来,有条件的直接上项目,没有条件的也要先把企业招进来。”
当时,郑州、平顶山、洛阳都规划了光伏产业园,上了很多项目。于佳介绍说,在2006年到2010年之间,国内光伏产业的产能,呈几何级增长。
分析
产能严重过剩
光伏的困境迟早会来
“尚德创始人施正荣先生曾在2006年就发现大批量上光伏项目是危险的,并且预言2016年前后光伏产业会面临困境,没想到这么早就来了。”近日,于佳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即使没有美国和欧盟的调查,国内光伏产业很快也会迎来这样的困境。”11月6日下午,郑州天能科贸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涛向河南商报记者说起光伏产业,不无悲观。
吴涛的理由之一是,国内光伏产业产能太大。“生产的东西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这些企业迎来困境是早晚的事。”
对于产能过剩,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全球高级市场总监张含冰说了一组数字:“2011年,全球装机量的总需求是27GW,但全球的产能达到了60GW,而其中50GW在中国。”
而产能过剩,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价格卖不上去。
以光伏产业上游的多晶硅为例,今年5月,吴涛曾给一家公司草拟过一份合作方案,其中分析道,2005年无锡尚德在纳斯达克上市,随后国内光伏产业爆炸式发展,多晶硅价格一度突破500美元/千克。而今年4月,多晶硅价格下跌到23美元/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