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建筑装饰业明年走势趋好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日期:2012-11-09 14:07:24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据预测,未来3-5年,国内装饰市场增量每年将达1.6-1.9万亿,存量市场需求每年将达0.9-1.2万亿。且涉及酒店、剧院、交通枢纽等公装市场因不受地产调控的影响,近年来保持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趋势。

楼市调控格局依然未改变,其下游产业建筑装饰行业也受到影响。随着房地产销售反弹趋势,开发商资金状况改善,装饰行业住宅精装修订单也出现加速增长态势。在日前举办的2011年度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峰会上,业界对于明年市场的走势业界普遍乐观。

业内预计明年回暖

“今年应该是行业十年来的低谷,从用工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以往由于劳动力短缺,是我们求着包工头,今年反而是包工头经常打电话问有没有活干”,神州长城总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尔龙说。他表示在营业额上虽然也有50%的增长,但增速同比在下降。

远洋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宾也表示,在往年营业额都是翻番增长,而今年可能只能达到预期的八成。在寒冬之下建筑装饰企业都不得不开拓一些新的领域,如轨道交通、医疗、酒店等项目,并且重新拾起了存量房市场。“存量房市场是以前大家都不愿意做的,几百万的项目都没办法成立项目部,1000万以下的单子是不接的,现在如果手里刚好没活也会去接,但主要是为了明年打好基础”。

即便如此,对于明年市场的走势,业界却普遍乐观。李尔龙预测,明年上半年行业形势依然会偏冷,但预计下半年开始回暖。“一是因为内需依然巨大,二是商业项目并未受到影响会持续升温,三是随着市场的发育成熟和行业技术门槛提高,大型装饰企业的市场机会增多,并且议价能力提高,预计会带来较高的盈利水平。”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表示,虽然今年二、三季度经济形势增长放缓,但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上还是排在前列的,并且第四季度还在回升,应该对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对行业的发展更应该充满信心。“中国的发展仍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030年城市化水平会达到65%,即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年增加城镇人口1200万~1300万人。如此巨大的需求将为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提供非常良好的机遇。”

据预测,未来3-5年,国内装饰市场增量每年将达1.6-1.9万亿,存量市场需求每年将达0.9-1.2万亿。且涉及酒店、剧院、交通枢纽等公装市场因不受地产调控的影响,近年来保持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趋势。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公共装修的订单增速普遍要好于住宅精装修业务。随着房地产销售反弹趋势,开发商资金状况得以改善,装饰行业住宅精装修订单也出现加速增长态势。

行业洗牌在即

房地产调控也为装饰行业并购整合提供了契机,今年以来出现的几起并购案例似乎正成为行业整合加速的信号,瑞和股份(002620,股吧)、广田股份(002482,股吧)和金螳螂先后进行了收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建筑装饰行业仍然停留在“大行业、小企业”的阶段,行业百强企业其年营业额还达不到整个市场份额的8%。而且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已达到白热化,恶性竞争成为常态,亟待调整行业结构,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

东北证券分析师解文杰认为,随着装饰行业的发展,行业集中度也会逐渐提升,而**企业将借助资本和资源实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高能耗、高排放、技术含量低的装饰企业将会面临淘汰,包工头、作坊式的施工模式也会逐渐消迹,并购、强强联合的合作模式将会日趋凸显。

李尔龙认为,行业整合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未来三到五年内肯定会越来越多。经过多年的发展,部分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向上下游延伸或者多元化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在市场趋于成熟的情况下,业主对施工方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亟待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 “建筑装饰行业的门槛很低,谁都能来做,但是现在的科技含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大型企业与小企业不是两层楼的差距,而是二十几层的差距,优胜劣汰将是必然趋势”。

李秉仁对此表示,是否兼并重组主要看企业具体的情况和长期战略,但应该先做精做专,然后再做强做大。现在有一些企业已经上市了,在资本上的运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希望更多的建筑装饰企业能够上市,并在股市上形成一个小的版块。

事实上,装饰行业的诞生本来就是建筑行业专业分工的结果,而其发展必将导致进一步的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细分,目前已经在酒店、轨道交通、商业空间等细分市场成长出一批优势企业。广田集团董事局主席叶远西认为,从消费者角度看,需求差异化将会越来越明显,而企业由于资源和能力有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记者 李雨思)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5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