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来源于中国的晶硅光伏产品作出“双反”仲裁。以中国机电商会为代表的业内机构立即发表声明,就美国方面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予以驳斥,用数据表明中国企业的“清白”。不断浮出水面的“双反”事件也在提醒中国光伏企业,克服技术软肋是促进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美国时间11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作出了关于来源于中国的晶硅光伏电池产品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终裁决定。ITC**终认定中国晶硅光伏产品对美国产业造成实质损害,美国将对此类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但ITC并未认定存在紧急情势,“双反”税将不会被向前追溯90天征收。
终裁一出,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国内光伏企业纷纷发表声明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该裁决严重扭曲中国光伏产业及光伏产品对美出口的现状,“双反”关税必将严重损害中美两国及全球绿色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消费者利益。
据了解,中国光伏企业将认真分析ITC的终裁裁决,保留通过美国国内诉讼或者多边贸易机制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
根据美国商务部今年10月份裁定的幅度,美国将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15.97%的反补贴税。
立场:强烈反对
业内人士认为,美国ITC批准美国商务部未来5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双反”税的终裁结果,预料超过100家中国光伏生产厂及出口商需向美国缴纳31%~250%的关税和反补贴税。
此前中国太阳能企业尚德电力已被裁征收36%的“双反”税,而另一家中国主要光伏产品生产商天合光能被裁定的税率为23.75%。“我们对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定感到失望。这必将减缓美国太阳能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同时也将延缓我们高技术、高效能的电池相关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说。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11月8日也发布公告称,美国ITC的终裁结果包括两个方面:**,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进口对美国的光伏产业造成 “实质性的损害”;其次,本案不存在“紧急情况”。因此根据“紧急情况”的否定性裁决,英利绿色能源将无需支付此前计提的1370万美元“双反”费用。此外,采用第三国制造的电池、在中国境内完成封装的组件将不会被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
机电商会则再次声明,中国光伏电池对美出口未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损害,美国晶硅光伏电池板和组件价格下降主要源于多晶硅价格在全球供应过剩。同时,薄膜光伏电池竞争、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需求刺激政策和财政支持、消费者需求、其他可替代能源竞争等因素都导致了晶硅光伏电池板和组件价格下降。
危害:多方受伤
业界普遍认为,美国的做法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作为争取单独税率的应诉企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法律总监陈卓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美国生意已经没法做了。“去年我们的毛利率是20%,虽然美国市场好一点,但目前的税率还是超过了毛利水平。”
更可怕的是,“双反”之后,一些美国客户很坦率地告诉陈卓,由于不确定英利是否还能继续为其供货,这些美国客户把原来的一个大项目拆分成若干个项目。如今英利只能拿到其中的一部分小项目,导致一部分订单流失。另外,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创造了很多投资机会,“双反”后一些投资人就不投资了,许多潜在的项目也就没有了。
浙江某光伏企业的销售部经理对《国际商报》记者说,中国光伏产业是国际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光伏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企业来说极不公平。
“多晶硅还是暴利行业时,中国赚的仅是微薄的制造费,欧美国家却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因为他们自身经济的不景气,却让中国来承担这一切,是非常不公平的。”他说。
目前,美国市场约占该公司出口比重的10%。该经理坦陈:“我们已经发展得比较艰难,能承受税率大约只有10%左右。美国市场基本没了。”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内企业基本上可以接受的“双反”税率在20%左右,但目前的综合税率意味着国内光伏企业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组件和晶体硅电池基本上丧失价格优势,这将导致中国企业在美销售的晶体硅电池数量大幅下滑,在美业绩也将受到影响。
中国企业在向美出口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同时,也自美进口大量生产该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机电商会在声明中表示,美国此举也不仅不利于美国上下游产业的正当利益,也将严重伤害正常的全球光伏贸易秩序,阻碍全球光伏产业升级,并**终影响世界环保事业的核心利益。
陈卓援引美国第三方权威数据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美国太阳能行业从业者超过10万人,而真正从事太阳能光伏组件和电池制造业环节的不足3000人。“也就是说,起诉方以3000人的就业问题为幌子砸了美国10万人的饭碗。”
反思:技术是软肋
为了应对美国“双反”制裁,英利绿色能源正在考虑海外生产的可能性,包括开拓美国以外其他的新兴市场。“我们已成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赞助商,因此我们十分看好南美市场。另外像东欧、日本等市场也在开拓。”陈卓说,“‘双反’促进了公司开拓多元化市场、分散风险的步伐。另外我们也在努力降低成本,做国内市场。”
上述浙江光伏企业销售部经理表示,除了考虑在第三地进行生产,企业下一步将通过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降低成本,提升内部管理,使企业在国际市场拥有充分的话语权,从根本上避免贸易摩擦的发生。
目前,我国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一次重新洗牌、整合升级的过程,这已成为业内共识。多晶硅生产商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负责人何宁对《国际商报》记者说:“当前我国光伏行业陷入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行业自身缺乏规范管理,企业盲目扩张、无序竞争。要走出困境,必须依靠行业整合升级。” “中国光伏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低廉成本,但是光伏组件属于竞争市场,而竞争的主要是成本,这导致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光伏行业的实际地位并不如其份额那样高。技术是中国光伏企业的软肋,也是影响中国光伏企业话语权的关键。”沈宏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