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品牌少
中国卫浴的产业集群化,使得卫浴的区域性品牌现象异常清晰。在种类繁多、产品数量浩繁的卫浴行业中,90%以上仍是中小企业,区域性小品牌众多,全国性品牌少。比如江苏横林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强化卫浴品牌,浙江南浔拥有大批卫浴企业,浙江安吉则是竹卫浴品牌的摇篮。但是卫浴产业集群的优势,更多体现在企业数量和整体规模上,而企业作为个体出现时其竞争力却不存在显著优势。在几百家企业中,除了TOTO、科勒等几个卫浴企业强势品牌外,其余都是缺乏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小品牌。在如此庞大的年产数值面前,真正走出去,或者说称得上是全国性品牌的却寥寥无几,更多的企业却只能分得本土的一杯羹,不禁让人唏嘘。再以上海为例,据统计上海现有卫浴企业130多家,80%以生产卫浴为主,2007年产销量6550万平方米。由于上海消费水平高,人口规模大,且绝大部分居民只钟情于卫浴,所以卫浴在上海的需求量很大。这为上海卫浴企业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空间。在上海百家企业中,可能只有10%的卫浴品牌是真正“走出去”的。
中国卫浴区域品牌生存现状分析
区域品牌市场占有率不高
有专业人士统计,从00年到07年,排名前十的卫浴**企业,总体市场占有率从不到10%提高到了30%,强势品牌在不断占夺市场份额,这就意味着区域品牌死守的小蛋糕还要被迫割舍。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从消费属性来说,消费品有快速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之分,卫浴是属于耐用消费品,单笔购买金额大,购买频率极低,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消费一次,购买渠道相对单一。这就是为什么一家地方啤酒企业,可以在几个市域的狭小范围,将销售额做到好四、五个亿;对卫浴企业来说,要想实现同样的销售额,单是几个地级市,甚至多个省域市场都比较难做到这个数。再者,消费决定渠道,渠道决定规模。在一个区域市场,可供卫浴品牌进驻的建材市场、建材超市总是十分有限,中心城市可能有十来个点,市县级城市也就三五个点**多。假如省域范围内可设的专卖店上限是200家,以每家100万元/年的销售额计算,按此计算,在理想状态下,一个区域品牌假如精耕细作,每年只能在一个省域市场做到2亿元的极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