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届全球起重机峰会暨中国吊装百强大会在北京嘉里大酒店盛大召开。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的全球起重机领军企业与来自中国核工业、冶金、电力、石油、石化、建筑工程及市政领域的逾百家吊装领域**企业及用户,齐聚一堂。在峰会上,揭晓了《中国工程机械》杂志评出的2012年全球移动式起重机制造商10强榜单,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再度入榜。其中,徐工集团荣升榜单首位,中联重科位列第四,三一重工位列第七。此杂志一并推出业内**中国吊装企业百强榜单、中国吊装国有十强榜单及中国吊装民营十强榜单。
在峰会上,工程机械企业代表们普遍反映起重机市场不景气,那么以“问·未来”为主题的本届峰会能否为行业的未来带来一些转机和希望呢?
反弹或出现但巅峰无望
中联重科副总裁、工程起重机公司总经理熊焰明认为,在金融危机那3年,国内起重机行业迅速崛起。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环境不景气,中国已经不可能独善其身,2011年的市场销售高潮很难再出现。
谈到反弹的时间,特雷克斯起重机总裁KevinBradley比较乐观,他认为2013年市场销售会出现适度的增长,但是不会达到2011年的巅峰状态。他的乐观来源于中国政府长期投资基建的承诺和经济的逐渐复苏。
徐工集团重型机械公司总经理陆川先生则认为,市场反弹大概会出现在2013年至2014年左右。今年,政府投资基建给市场不断带来利好消息,但是起重机行业发展依然困难重重,回款压力巨大。另外,对欧美经济的判断也具有不确定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但当时起重机行业依靠政府“四万亿”的刺激政策,在2009年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此次行业不景气的局面已经历时一年多,依据以往的经历,2013年~2014年或能看到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的显现。但**终的结果还要看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叠加。有利因素较多时,行业会出现10%的增长;不利因素较多时,行业可能会出现负增长。所谓反弹只是一个回暖的状态,以前的高速增长很难再出现。
陆川同时指出,除了国内销售市场以外,其实起重机行业还面临着诸多机遇。比如,国外市场的拓展,大吨位、高端设备的研发等。
行业洗牌可能历经三年到五年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化施工分公司书记郑国锋认为,行业洗牌要经历三年到五年。他认为,银行融资等模式存在很大的运行压力。一些企业承受不了压力,就会退出市场。**终,做得好的企业会越来越强,做得差的企业会慢慢消失。未来三年到五年对工程机械企业将是一个关卡。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化工程分公司经理鲍志渊支持企业重组。他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如果不想被动地慢慢死去,就要顽强地活下来。工程机械行业应该积极进行变革。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计划利用重组这种做大做强的形式来度过企业危机。他们认为,如果通过市场竞争来进行淘汰,行业的萧条期将会很长,重组能够缩短行业的痛苦期。当然,这需要政府、制造商、大型国企的共同努力。
国企“走出去”民企“走进来”
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重型机械施工公司经理蔡学义谈到:“我们始终把国企和民企作为紧密合作的伙伴。它们在一定阶段内需要进行分工。比如,国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基础雄厚,市场开放能力强,信息量比较大,综合实力较强。在这样一种现实情况下,国企应该带头去闯市场,在国内进行管理创新,而不要采取低端、低价等策略来进行恶性竞争。国企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综合实力,向国外进军,比如中东、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甚至非洲地区。国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能够直接带动民企,即吊装机械租赁行业的发展。国企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把国内的租赁市场让给尚不具备走出国门实力的民企和规模并不大的吊装公司。‘走出去’是国企之福,也是民企之福,国企与民企是命运共同体。”
上海兴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涛表示,非常赞成蔡学义的观点。他认为,国企的精力应主要集中于大型设备一体化的建设以及大吨位设备的制造,对于一千吨以下的起重机可以依靠社会租赁获得。民企可以通过购置设备,加强管理,对驾驶员进行培训,来满足国企的需要。租赁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国外很多公司没有自己的设备却能够在各国进行施工,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就会实现一次跨越。工程的收入对于国企来说是巨大的,而租赁只占国企收入很小的一部分。未来,国企可以腾出精力从事工程建设,而民企负责提供设备,在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时间的结点,保证服务质量。这样专门从事租赁的民企会投入全部精力,在单一的领域做大做强。
上海庞源机械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柴昭一说道:“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国企主业和副业分离也是必然。”(记者佟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