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有能效标识就一定节能?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家电都带有能效标识,但有业内人士爆料,由于能效标识可以由厂家自己标注,流通过程中有中间商将低等级的能效标识撕下,换成高等级的能效标识,在监管上也缺乏强有力的处罚措施。
记者暗访发现,能效标识造假能达到“一般人看不出区别,只有工商部门能辨认”的水平,每张只需3元,而普通的造假成本甚至只需几毛钱。
日前上海质监部门发布的一项质量检测报告,引爆了家电行业的一个敏感话题:近年来为家电生产商和销售商所推崇的能效标识,可能只是商家“吸金”的一个道具。
●市场探访:
能效标识成为商家卖点
连日来,记者在济南一家大型家电商场调查时了解到,除了电热水器外,其他的家电几乎都有能效标识,而且可以根据能耗等级享有不同程度的节能补贴。同时记者发现,原本是政府对节能家电的补贴款,也成了商家促销的噱头。“我们这的电视基本上都可以享受节能补贴,购买家电后,将外包装的节能标识号撕下来,带着身份证来就可以领补贴。”TCL电视专柜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在美的空调、万家乐热水器、小天鹅洗衣机等专柜,销售人员均向消费者提及节能补贴。记者注意到,大部分家电展品上都挂着两个标签,一个是能效标识,一个是可以领取节能补贴的标识。
在冰箱专柜,一款降价冰箱与其他型号冰箱的节能标识一致,均为一级能效,而别的型号冰箱均有政府补贴,此款冰箱的政府补贴标识却被降价促销的牌子遮挡。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此款冰箱不在补贴行列。“既然不在补贴行列,为什么还有补贴的标识呢?”记者问。“这款冰箱没中标,而且还是促销。”销售人员回答。“是不是将补贴直接放到促销额度里了?”记者问。“也有可能,反正是返还给消费者了。”她表示。记者注意到,这是该柜台所有冰箱中**的降价冰箱。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大部分销售人员对节能标识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当记者咨询万家乐专柜销售人员如何辨认真假能效标识时,她表示,能效标识出厂前就贴上了,他们不清楚。甚至有销售人员认为能耗级别**的体现就是产品价格的高低。
●暗访交易:
高仿能效标识能以假乱真
记者调查发现,伪造能效标识的不在少数,在网上搜关键字,能很轻易地找出制作能效标识的商家,高仿的能效标识只需几元,普通的甚至几毛钱就能搞定。
10月17日,记者查询到北京的一家网站,网站说明可以制作多种标识,电话联系后,对方了解到记者是想制作冰箱上的能效标识,让记者通过QQ与其联系,并将制作的能效标识发个样本给他,再议论价格。
将样本发给该网站后,对方称记者所要制作的能效标识尺寸较大,而且对材质和工艺的要求比较高,需用特殊贴膜,单做12元一张。“普通贴膜制作出来与原版差距会很大,不但很薄,还会不清晰。”
得知记者想要制作一万张时,这名工作人员称得让他们财务部作预算,10分钟后回复记者,可以3元一张。这名工作人员表示,普通工艺的虽然便宜,**低甚至几毛钱,但是质量不行,很容易辨认真假。“特殊工艺的制作虽然贵点,但除了工商部门,其他人是分不出真假的。”
●业内爆料:
中间商或成造假主要环节
业内人士揭露,不少商家会将过时机器混进同型号不同能耗的产品重新促销,将过时的高能耗产品以促销价出售几乎成为潜规则。在一个型号有多个等级的情况下,会在样品上只展示**高等级的那一款。比如这个样品摆在一级能耗里,但买回去发现能耗标签变成三级或者四级。
除了模糊能效区别之外,甚至有商家在能效标签上造假,私自将检测的标签撕毁,贴上一级能效的标识,鱼目混珠。比如说,一级能效是**北上广的,二级能效是**二线城市的,其他的可能**三四线城市,但是型号是完全一样的。可能会有一些渠道商或者经销商把这些三四级能效的产品炒过来,串货到北上广去卖,把他们的标签换掉。
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不少家电都存在同一型号但能效等级不同的现象,一些中间商便利用家电销售存在较多的环节,以及部分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从中牟利。其实**后还是消费者吃亏,有时厂家甚至不知情,是经销商和渠道商在其中谋利。
●延伸调查:
“能效标识”监管存困难
上海质监部门在对2011年家用电冰箱产品质量抽检中,包括格兰仕在内的5批次品牌产品,由于在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能源效率等级”项目中不合格,被判定为质量问题严重。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家电产品在能效标识上接连上演“乌龙”,从小家电到白电、黑电,几乎涉及整个家电领域,品牌也不乏格兰仕、荣事达、三星电子等**家电品牌。
这与自能效标识制度实施之日起业内人士的担忧联系在了一起,由于能效标识制度采取的是“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实施模式,也就是说,能效标识上的各种数据都是由生产厂家自己标注的,备案时虽要求企业出具相关检测报告,但检测数据并没要求出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具备检测能力的企业可在企业实验室进行检测。
这种企业轻而易举就能获得能效标识,为监管困难埋下了“定时炸弹”。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能效标识与财政补贴挂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一些企业铤而走险、虚标能效标识。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没有强有力的处罚措施也变相滋生了某些企业的恶习,《能效标识管理办法》显示,如果有不法企业利用这项国家花费巨资旨在促进节能减排惠及普通百姓的工程作为牟取暴利的工具,这种欺骗行为被发现后,受到的处罚仅仅是“由地方节能管理部门或者地方质检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标识;情节严重的,由地方质检部门处1万元以下罚款”。
美的电器新闻发言人王金亮之前接受采访时说过,出现这种问题,直接原因在执法力度不够、生产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不少地方政府明明知道有企业生产不合格的东西,但依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产品流出去了。即使偶尔有查处,也是隔靴搔痒,罚点钱意思下就完了。所获得的利益上千万,花个十几万就搞定,谁还愿意老实本分地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