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拉动向扩大内需消费转变的经济发展模式进程中,钢铁企业是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行业,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宏观政策措施,又让钢铁企业雪上加霜,新形势下钢铁企业面临着多年未曾遭遇的困境。
吉林通化钢铁公司在分析总结去年生产经营形势时认为,2011年以来,企业资金紧张、市场多变、原燃料居高不下,整个钢铁行业四季度以来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今年5月,北京首钢负责人分析当时形势时表示,就外部环境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呈现持续回落态势,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也明显放缓,对钢铁行业的需求支撑不断减弱。对于钢铁行业,一方面全国钢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另一方面钢材需求明显趋缓。除了受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影响,与钢铁业密切相关的其他下游行业,增速的回落幅度大大高于钢铁行业。在此情况下,钢铁产能越大,对钢材价格支撑越弱,对原燃料价格支撑越强,企业效益越低。人民银行通化中支对通钢集团进行的实地调研表明,**近几个月,钢铁生产企业和交易商面临的形势比去年还要严峻。
受经济周期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原材料价格巨幅波动、市场销售结构矛盾突出以及行业总体产能过剩等诸多因素影响,钢铁企业近年来普遍呈现出停产、半停产、越生产越亏损的尴尬局面。深度分析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从宏观上看,主要是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需要,我国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由投资拉动经济为主向消费拉动经济为主的结构性变化思路,同时,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对钢铁企业影响巨大。从微观面分析,则主要是钢铁企业在经济高涨期原材料累积成本过高,短期难以消化,以及市场供需总量与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以通钢集团为例,前几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矿产原材料——铁矿石出现短期巨幅盘升。通钢为内陆型钢铁企业,年需铁矿石800万吨。国产铁矿石与进口铁矿石占其全部消耗量比重分别为35%与65%。购进国内铁矿石时主要以现货价格进行交易,进口则通过中国钢铁行业协会从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以签订7~8年长协合同的方式进行,进口价格执行谈判价,由于通钢在历史高价购进了大量铁矿石,直接导致其采购成本升幅显著,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彰显,库存累积成本与采购成本的上升,是导致通钢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行业总体产能过剩,市场恶性竞争加剧,出现了产销倒挂,不生产就停产,生产了就亏损的恶性循环漩涡。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钢铁企业很难走出生存危机这一困境。从公开的资料看到,上市钢企亏损面广,数额巨大,一些重要国企、大型**企业,转营多年抛弃的辅业,甚至出现“武钢养猪”等事件。这种发展困境难以破解的根源在于企业对未来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及产业走向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危机后期影响、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欧元区危机发展趋势以及国际重大事件的影响,直接决定着钢铁企业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及对钢铁企业产品的供求关系。同时,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增长方式的转变成功与否、国家未来宏观政策对行业的影响程度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时间与空间变化趋势,也都会直接影响着钢铁行业的市场需求与总体平衡关系,而这些因素无一是能在短期内可确定的。
宏观决策方面,钢铁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基础调节作用很大,在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市场影响面很广,所以国家要在政策上支持与保护好这些企业,对企业发展要有阶段性政策呵护。**是要政策支持,集中精力做好主业。无论市场风云如何变化,无论经济或行业处在高峰还是低谷期,都要牢固树立把主业做精、做好、做大、做强的观念,而不能在经济或行业高峰时,想着做好主业,而到其经济低谷时又想着去做回原来的辅业,这不仅是经营上的倒退,也是思想观念上的倒退。其次,要深化行业改革,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增强抗风险能力。按照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导向,从服务于国家宏观政策的长远战略规划角度出发,对政策已明确的兼并重组的钢铁企业,该破产的破产,该淘汰的淘汰,该重组的重组;地方政府要从保护环境与国家总体战略出发,做好企业的产业转型或市场退出科学规划,结合区域经济结构特点,适时转型进入高科技、高成长、高收益的行业或产业。
面对当前钢铁企业生存与发展危机,企业自身要迎难而上,通过创新激励机制,推动精细化管理,全面增收节支,**大限度地确保企业“限亏、减亏、扭亏”。通钢集团在这方面积极应对,取得较好效果。**坚持自我加压,主动出击,生产经营在逆势中实现突破。生产方面,针对高炉产量低迷的不利情况,举企业之全力聚焦铁前系统,全力打造铁前利益共同体,使高炉生产迅速走入正轨,促进了整体生产秩序的稳定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