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在美国仅次于沃尔玛的第二大零售商、全球**大的家居建材超市——家得宝(Home Depot)在华仅存的7家大型卖场同时关闭。就在业界认为家得宝将全线退出中国之时,家得宝方面却否认了上述说法,坚称“不会退出中国”,并会将业务重点转型专业零售店和网上销售。不过,由于连年亏损,业内人士认为,家得宝所谓的转型只是缓兵之计,其退出中国市场的大势已经很难扭转。
关闭门店否认退出 只是战略调整?
六年前斥资1亿美元收购天津家世界家居曲线入华的家得宝,**终黯然离场。9月14日,家得宝中国声明称,即日起关闭在中国的所有7家大型家居建材零售商店,这7家商店分别位于天津、西安和郑州。
门店关闭是否意味着家得宝全线退出中国市场?针对此事,记者致电家得宝中国新闻发言人栾晓菲,她表示,这只是针对中国市场特殊情况做出的战略调整,“家得宝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只是将公司的业务重点转向专业零售店和网上销售”。
栾晓菲告诉记者,公司将保留团队,专注于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同时,其在天津开设的两家专业零售店——分别为涂料地板、典藏家居专卖店将继续经营。目前,公司正在与多家中国**的电商商谈合作事宜。
转型电商困难重重 业界普遍不看好
对于家得宝的新模式,业内专家大多不认同。北京市场协会家居市场分会秘书长刘晨认为,失去了体量优势会让家得宝的竞争力大为减弱。同时,家具业电商发展需要很漫长的过程。一位知情人士也表示,“家得宝美国总部对于中国市场一直摇摆不定,怎么会下决心发展更为烧钱的电商?”
业内专家表示,“这样店面的规模能成什么气候?现在员工、供应商信心大挫,电商也很难力挽狂澜”。“家得宝的退出已箭在弦上,业务重点转向,其实只是转移各界注意力,”一位熟悉家得宝的人士说。
败走中国已成定局 退出只是早晚问题
9月15日,一封来自家得宝中国公司的公开信突然出现在所有供应商面前。包括员工也表示事先没有任何消息,措手不及。信中,家得宝中国称,自2012年9月14日起关闭在中国的所有七家大型家居建材零售商店,公司的业务重点将转型到专业零售店和网上销售。
业界认为,家得宝败走中国已成事实,退出中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家得宝进入中国六年来,发展一直不顺畅,连连亏损,关店似乎成了惟一的办法。自入华以来,家得宝在中国市场似乎一直没有找到“感觉”,短期内更换了3任中国区总裁。
另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连续关闭5家门店:2009年7月和10月,家得宝分别关闭了青岛和沈阳店;2010年5月,北京分钟寺店停业;2010年11月,天津东丽店关门;2011年1月,北京西四环店关门。不到两年时间,家得宝连续关闭5家门店,此次同时关闭7家门店,让家得宝在华全军覆没。
“关闭门店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家得宝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弗兰克·布莱克表示。
退市并非个案 跨国巨头集体水土不服
这并不是**家关闭在华门店的外资建材巨头。早在2005年4月,德国**大建材欧倍德就对中国业务做出判断,并将其悉数转让给英国**大建材超市百安居。
定位于打造仓储式建材超市概念的百安居一度被业内认为是**有希望在中国扎根立足的外资建材巨头。然而,这家英国巨头自2009年曝出在中国市场连续四年亏损,且亏损扩大已达5亿元之后,其母公司英国翠丰集团大举收缩战线。据悉,在过去的两年中,百安居陆续关闭了在中国的20多家门店。余下41家店铺中的17家转型“T计划”。但据业内透露,百安居“T计划”近期也陷入困局。
如今,家得宝关闭中国所有门店,跨国建材超市巨头们几乎在中国市场全线溃败。“与租赁建材批发市场相比,进入外资建材超市,显性成本与背后隐形成本的费用合计更高。但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这些大卖场的销售情况又无法达到供应商的预期。”上述家得宝供应商表示,中国制造业硬着陆,销商的大批“死亡”对渠道的影响继续恶化。
“受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家得宝进入中国以来经营一直较为惨淡,撤出中国是求生之计之一。”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表示,中国消费习惯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外资家具零售巨头水土不服。
例如家得宝在美国,价格比较高,而且没有配送服务,因其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但这种模式直接复制到中国内地必然会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家得宝所谓的美国模式其实是一种自己组装、D IY的方式,但中国家具建材的消费习惯是找装修队。所以家得宝的退出,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文化习惯的差异。“家得宝在中国实行的模式并没有取得太大成功,所以此番中国关店,我个人觉得对行业而言影响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