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已经超越了原先单一的烹饪功能区的角色,成为集娱乐、沟通、社交、享受于一体的新型场所,并逐渐成为家居的核心。在新的家居消费形势之下,消费者对于橱柜的关注已经不单纯局限于简单的功能实现与布局,更多的是个人审美品味的彰显以及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与实现。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家居业的崛起至今,中国的家居需求在不同时期,消费者的关注重点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家居消费关注的是家电现代化的生活艺术,消费者普遍基于“品贵”心理,对家电的添置追求齐全,更多的是一种“物欲”的表现;90年代中期,家居消费的关注点转向客厅的生活艺术,消费者基于一个“品汇”心理,客厅成为一种装点门面的普遍方式。
90年代后期,家居消费关注的是卧室的生活艺术,消费者基于一个“品位”心理,这个时期反应出来的更多是对于个人私密生活空间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生活品质的关照。
二十一世纪初期,家居业已经进入个性化定制的新时代,一方面是家居消费整体经济承受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家居制造能力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家居消费关注的是整体的家居生活艺术,消费者基于一个“品味”心理,对于家居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细致与审视。
灵活性是衡量一个橱柜厂商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目前,国内的整体橱柜生产商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建筑住宅中的厨房布局的不规范问题。在国内,从建筑设计所一直到开发商,经常是把**角落的地方做厨房,这样的规划其实是不合理的。
在一个居所的户型当中,**需要规整的形状和较大面积的首当是厨房,因为整体橱柜的实现,大量的电器和柜子需要贴墙去做,并且橱柜与操作台以及厨房电器和各种功能部件都要按照厨房的结构、面积有机结合在一起;其次,厨房里水、电、气的接口、布局目前依然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整体橱柜的组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水、电、气的接口以及管道的布局问题。
再者就是国内厨房电器的尺寸标准没有建立,尤其是整体厨房中的嵌入式电器,与之匹配的橱柜尺寸的设计要求有很强的适应性;再者,整体橱柜本身的专业性是很强的,而橱柜又是一种定制化产品,在沟通中消费者的某些不理性,也会给接下来的设计、生产环节带来许多非标因素。
因此,灵活性是衡量一个橱柜厂商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整体橱柜的设计、生产环节,是否可以依据不同客户布局各异的厨房环境进行设计、并且橱柜的功能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定制需求,譬如是否有适合家中女主人身高的一系列柜体、台面高度,在有限的厨房面积内,是否依然能保证按照人体工学划分合理的功能布局,是否有足够丰富的标准柜单元体系以支撑客户家中个性化厨房的实现能力,甚至是收边收角的功能是否强大,无论客户家中的墙角、柱线和管道布局如何复杂,都能保证有限的厨房空间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这些,都需要强大的专业性和生产能力做支撑。
大规模定制的实现能力
大规模定制区别于传统的大规模制造,是指“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速度,为单一客户或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定制生产任意数量的产品”,是一种“个性化定制产品和服务的大规模生产”,即标准的模块单元实施的可能性。这里存在两个要点:一是工厂的流水线要满足标准模块的生产,这里标准是刚性的,而且越单一通用越好;一是消费者的需求是个性多元的,是一种柔性的标准,可能性越丰富越好——在生产的刚性和需求的柔性之间找到一个**佳的平衡点,是一个橱柜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信息化技术与ERP系统是大规模定制实现的先决条件。橱柜行业的生产流程是非常长的,每一个订单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工厂需要一系列的信息化技术支撑运作;而条形码、ERP系统,可以把从需求到沟通、到丈量、到设计、下单乃止**后的交付所有的信息实现高效准确地无缝交接,缩短交货周期,提高生产准确率,增加客户满意度。
弹性供应链是大规模定制流程稳定的保障。由于橱柜产品定制化的特性,从上游到下游,整个橱柜行业的供应链是非常脆弱的,而产品的个性化定制要求按照客户的订单来采购很多的半成品,尤其对于产品线丰富的厂商而言,供应链一方面要非常充盈,同时适应性要很强,并且要很稳定,橱柜厂商的竞争更多是供应链层面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