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制造型企业转向制造服务型企业
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物流等环节的深入应用,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这已成为信息化的新走向。
徐工集团是国内**建设物联网的企业之一,通过物联网,客户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主动式服务,通过电话短信等纠正客户的不规范操作,提醒必要的养护操作、预防故障的发生,物联网也使徐工集团在生产线上实现了零库存、按生产节拍供货。在实现物联网技术运用的规划里,徐工集团要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各地在役设备的 24小时在线实时定位跟踪和健康监控、监视装备的作业情况和机器性能变化、预测预警事故的发生、出现故障及时报警、变被动维修为预防性维护的目的。制造业的信息化,如今已不仅是管理阶段的信息化,更是发展到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从而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例如重庆隆鑫摩托车,企业完全靠计算机掌握生产情况,通过计算机,可以清楚查阅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甚至可以看到车间情况。制造向制造服务型转化也非常明显,这一转型可以推动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支持制造企业围绕产品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创新商业模式。比如三菱电梯,除生产产品依靠信息化以外,还把信息化渗透到服务中,跟踪做好产品售后维护服务。
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比较完善,关键技术的缺失仍然是我们的软肋。日本、美国、德国等世界制造业强国都在发展高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推进高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从而促进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徐子瑛说,上海电气通过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目前已具备百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制造能力,已成为全球**大火电设备供应商。在装备制造业当中,我们国家有两类产业总体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一是自动化的行业,二是高端的医疗器械。从自动化行业来讲,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信息产业制造大国,但是在自动大规模核心控制系统,高档的机器人,数控机床的核心数控产品等领域,依然是非常薄弱的,所以我们要发展智能装备,培育和发展自动化产业。
智能制造
2011年,有一个提法叫智能制造,这个概念随着IBM的智慧地球的提出而产生。实现智能优化控制,故障自诊断,安全保护逻辑控制、信息反馈可视化,是当今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十二五”期间对工程机械重点主流产品都要达到智能化、信息化控制水平,特别是大型工程机械,要实现本机和远程的智能化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亚洲制造业论坛发言时提出,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时代、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电器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时代,下一个时代应该叫智能时代。现在数控装备,智能装备是有一定关联的,数控装备的制造过程可以用数字技术来进行控制,但是大部分是预先设置的。智能制造装备则是把整个过程搞成一个闭环,可以感知、可以进行分析、判断,自主作出决策,然后执行。所以智能制造装备在世界装备制造业当中,也是属于**新发展的领域。我们要发挥后发优势,必须从提高发展起点的角度发展智能制造,同时智能制造装备与原来的装备是有继承性的,通过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也可以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智能制造就是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深度渗透和融合。高端装备和智能装备的区别在于,**高端装备的范围要比智能装备宽泛,并非所有高端装备都要智能化,如高端齿轮。高端轴承不需要智能的,智能装备相当于赛车,数控装备相当于乘用车,高端装备可能相当于商用车,它们是各种不同的类型,我们用智能制造装备发展高端装备肯定是必要的,但是它不是高端装备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