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太阳能十二五规划猛扩军 多晶硅产业要出口转内销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12-07-04 15:19:45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在经历价格寒冬之后,国内光伏太阳能终于迎来曙光。中国“十二五”期间光伏太阳能发电的装机目标确定为

在经历价格寒冬之后,国内光伏太阳能终于迎来曙光。中国“十二五”期间光伏太阳能发电的装机目标确定为21GW,即2100万千瓦。据悉,**早光伏“十二五”期间的装机目标为 5GW,去年年中上调至10GW,去年底上调至15GW后,此次上调至21GW,较**初值上调了3倍。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光伏太阳能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既有美国的反倾销税率,又有德国削减太阳能计划,因此此次上调光伏太阳能装机目标旨在稳定产能过剩的行业。

技术与优惠政策是关键

“此次十二五光伏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提高到21GW,扩大了现有光伏太阳能的产能,但不可忽视的是,现有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依然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看上网电价的价格。”大通证券太阳能分析师蔡文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5年新增的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主要集中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金太阳示范工程”两个领域gesep。对此,蔡文彬认为,金太阳示范工程其实可以算成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一部分,而且金太阳示范工程在以前已被提过。

目前我国已建“金太阳”工程示范项目并网率仅为40%左右,这严重影响了“金太阳”政策的执行效果。相同的是,尽管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建在用户侧,具有容量小、电压等级低、接近负荷、对电网影响小等特点。但与目前现有的接入式发电相比,由于日照、规模等问题,分布式发电产生的单位成本较高,在发电价格统一不变的情况下,分布式发电的发展需待观察。

实际上,正是由于单位成本发电高于接入式发电,中国分布式建筑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十分小。相关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分布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有23.4GW,占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的66.8%.其中德国14.9GW、日本3.5GW、美国1.7GW、意大利1.5GW和法国0.8GW,而中国分布式建筑光伏累计装机节能容量仅有256MW,发展相对缓慢。

记者了解到,国内的光伏太阳能不仅要面对美国高额的反倾销税率,而且在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已经下调了政府补贴的背景下,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内光伏发电项目采取固定电价补贴政策,规定2011年前建完的光伏项目,上网电价为1.15元/千瓦时,这使国内各地出现持续的抢装潮。截至2011年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由2010年的近90万千瓦大幅跃升至300万千瓦。

不过,在蔡文彬看来,尽管这一系列的政策是为拯救光伏太阳能产业,不过目前宁夏等西北省份火电上网电价仅约0.30元,中间巨大的差价也是需要政策解决的问题。总体而言,在**低进口多晶硅价格低至19美元/千克以及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国内的光伏太阳能产业已经开始在政策的导向上出口转内销。

关注光伏逆变器公司

有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国内分布式电站发展需要重点解决三大问题政策环节、模式环节、技术环节。与此同时,目前由于太阳能发电自身不稳定,对国内相对老化的电网来讲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电网的安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除了要从硬件上升级电网外,太阳能发电系统端尤其是光伏逆变器的技术可靠性显得格外重要。

从A股里的光伏逆变器公司来看,阳光电源、科华恒盛、科士达、荣信股份、汇川技术等公司均涉及光伏逆变器。其中,阳光电源是光伏逆变器的主要的公司,2011年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实现营收7.9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90%.光伏逆变器收入比2010年增长44.03%,同时2011年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为915MW,2010年为343MW.

华宝证券分析师王广举认为,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的**地位难以撼动。因为逆变系统在电站安装中的占比较重,将近9%.而我国逆变器发展比较晚,与发达国家比,仍处在起步和示范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市场。在光伏逆变器领域,公司产品性能具备了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市场占有率多年来稳居国内市场**位,光伏逆变器2011年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约在40%左右,大幅**于其他竞争者。

华创证券分析师李大军认为,2011年国内光伏装机超过3GW,十二五规划为21GW,这无疑为光伏逆变器发展提供想象空间。科华恒盛全系列产品已经通过“金太阳”认证,而公司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并网、离网逆变器采用高频变换和DSP控制技术,具备稳压稳频的输出特性和高效、环保等优点,符合政策提出“分布式发电”的中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因此有望受益光伏逆变器行业发展机会。

推荐阅读

更多>>

太阳能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