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频遭美国制裁,适逢大选临近,美国再度故伎重施,有关方面透露,美方正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采取反制行动。业内人士指出,无论从产品技术还是竞争力来讲,中国汽车零部件还远不能对美国市场构成任何威胁,其频繁发难的原因在于倚仗重振制造业推动经济复苏,而汽车零部件正是其中的**产业。
大选临近,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和相关团体不断向奥巴马总统施压,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处理输往美国的“中国制造”产品。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总法律顾问表示,美方正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采取反制行动,并密切关注中美汽车贸易中的其他问题。
这已是今年以来美国第三次对中国输美汽车零部件产品进行指责。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之所以屡次成为美国的“靶心”,是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倚仗制造业,而汽车零部件正是其中的**产业。
零部件“威胁论”系空谈
据美国媒体报道,相关团体将游说美国政府把中国对汽车行业的补贴政策诉诸于世界贸易组织,或由美国商务部启动“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征收惩罚性关税。
中国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美方并未透露包括产品类型、具体反制手段等更多细节,但会对此事保持关注。
近年来,美国屡次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难,今年尤甚。
1月31日,美国制造业联盟和参议员布朗等国会议员召开新闻发布会,指责中国对汽车产业的补贴损害了美国相关产业,呼吁政府对汽车引擎、电子设备和轮胎等零部件产品发起更多的“双反”调查。
3月16日,近200名美国议员又联合向奥巴马发出呼吁,声称中国汽车零部件存在“掠夺性”定价行为,美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已经遭到了严重威胁,并上书提议美国政府采取严厉措施反制。“这个产业一直遭遇这种情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入世,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增加,自然引起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警惕。“但出口美国的这些产品中有多少是我们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的不得而知,而且无论从产品技术还是竞争力来讲,中国汽车零部件还远不能对美国市场构成任何威胁。”汽车行业评论员张志勇说。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也曾对日本汽车产业采取过类似的行动,但与中美在这一产品上的摩擦相比,日本汽车确实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冲击。
据张志勇介绍,**次石油危机爆发之后,日本汽车因为耗油少,全球市场份额大幅增加,对美出口量也越来越大,一些美国大型车企遭受巨大损失。美国政府于是逼日本政府实行“自愿出口限制”政策,即日本必须对其汽车实施出口**高数量限制。
“日本汽车产业确实强大,其竞争力已经威胁到美国产业了,与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还很落后,这也是造成中国整车制造落后的主要原因。”张志勇说。
“中国对美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多为钢轮等低端产品,利润较低。
”一位钢制车轮制造商说。
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屡受美国指责,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今年4月1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输美钢制车轮“双反”案进行终裁,认为中国钢轮没有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美国相关产业。
为何总是汽车零部件产业?
对于美国为何屡次拿中国汽车零部件说事,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对本报记者分析说,这一行业是美国经济赖以复苏的重要“稻草”。
“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政府采取刺激政策,积极发展制造业,以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为**,带动经济复苏;同时中国低廉的汽车零部件给美国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这一产业的发展状况。”
美国一家汽车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汽车零部件及维修与服务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该中心统计,美国汽车行业每年贡献了超过7350亿美元的收入,而其中零部件制造、销售以及修理和服务就达到1730亿美元。
另据美国媒体报道,汽车零部件行业对美国就业率的贡献突出。据统计,这一行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占美国整个汽车行业的75%。
在美国大选前夕,“就业”无疑是**好的一张政治牌。受访业内人士表示,各党派为了利益之争,会采取一些激进的举措在大选年增加影响力,在汽车零部件这个对美国而言举足轻重的行业上做文章,可能会事半功倍。
“议员为了能够影响选民给他所在的党派投票,会采取各种措施吸引选民眼球,包括通过贸易保护作出维护本国产业工人利益的姿态,因此此举的政治意义要大于经济意义。”张志勇说。
据了解,在此次美国的反制计划中,俄亥俄州、密歇根州等中西部工业大州共188位国会议员也联名致函政府,而这些州的支持度对奥巴马连任至关重要。
不过张志勇表示,美国汽车产业就业岗位的丧失从上世纪出现**波转移潮时就已经开始。其时,重化工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这种转移符合发达国家的整体利益,但势必会造成一些利益的损失,比如国内相关产业的就业率下降。某些美国议员拿某一产业的利益来说事明显是吹毛求疵,从大趋势上讲,也脱离了当时整个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张志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