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梦想,同一个家,听起来像是某国际大型活动的宣传词,但是在6月18日的泉城济南,这句话,却成为了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重工”)现在乃至未来国际化发展之路的精神内核。
三年前的今天,山东重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正式成立,三年后的今天,山东重工为自己的“三岁生日”献上一份厚礼——海外战略代理商会议的隆重召开。
据记者了解,此次会议,有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近200名海外代理商和山东重工35个海外办事处的销售负责人参加。
而为了加快国际化步伐,山东重工决定,把每年的6月18日(集团成立纪念日)定为集团国际化日,这标志着山东重工这艘装备制造产业的巨型航母,开始全速驶向国际市场的汪洋大海。
目前的山东重工,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并在全球拥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集团之一。据企业财报显示,2011年,整个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25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超过100亿元。
“但是,真正实现产品研发、生产和企业发展的国际化之路,才是山东重工的**终目的!”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踌躇满志地表示。
谭旭光告诉记者,山东重工成立伊始,就把打造“国际重工”纳入集团战略,全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做到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相补,相得益彰。
2012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需求不足、市场萎缩下滑等不利形势,山东重工各大业务板块出口却逆势上扬,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5月份,集团共完成出口交货值36.7亿元,同比增长43.4%,连续14个月保持快速增长。
“走山东重工自己的国际化之路,我们有实力、有经验、有战略”,谭旭光在公开场合自信地说。
勤练内功 做好充分准备
在经历过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陷入停滞的情况下,国内外经济学界在有一点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而在谭旭光看来,这一点,也是山东重工继续拓展国际化之路的客观因素。
另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为山东重工国际化提供了机会。目前,中国的商用车、工程机械已经拥有世界50%的市场份额,而且未来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商用车、工程机械市场也将与中国相关联。更为关键的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企业的产品技术已初步与世界接轨,部分已经全球**。
所以,谭旭光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这条路上,要谋求建立国内巨大产能和海外市场的有机平衡。在他看来,现在的山东重工集团在国际化上,已经具备了大发展的实力和内部条件。
**,山东重工成功构建了一个全系列的产品组合竞争平台,使集团拥有行业内**优质的产业链条和产业资源,有着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山东重工涵盖了商用车、工程机械、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游艇制造五大主营业务板块。其中,潍柴动力发动机、山推推土机、陕汽重卡、法士特变速器、汉德车桥等,在行业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均为各自领域的强势品牌。谭旭光强调,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已打拼多年,逐渐被海外用户认可,特别是在俄罗斯、中东、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新兴经济体市场,已形成较高**度,客户忠诚度不断提升。
其次,山东重工拥有一个规模化、低成本、高标准的制造体系和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的产业工人队伍。此外,山东重工旗下各个企业还拥有世界**的工艺设备,其生产线不仅采用了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而且大量应用了现代管理技术与信息化系统,工艺装备水平完全与国际实现接轨,产品排放水平、节能环保水平达到了中国**、世界**的标准。与此同时,集团还着眼未来5~10年的发展,提升原创能力,逐步掌握了新能源、混合动力、电控系统、液压件等一批前沿核心技术。
谭旭光以潍柴为例,展示了山东重工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独特的链合创新模式,如潍柴集团与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AVL公司、美国西南研究院等国内外十几家**院校和科研机构均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构筑起了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技术研发平台。
同时,潍柴集团还积极主导和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先后牵头组建了“国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商用汽车与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这些合作平台的建立,变单一企业创新为产业链合作创新、联盟集群创新,进一步丰富了企业创新模式,为提高集团自主创新能力、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
**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山东重工搭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国际化网络。目前,山东重工已在俄罗斯、伊朗、巴西等国家,建立了50多家海外办事处、200多家维修服务中心,在160多个国家注册了潍柴动力、山推商标,在北美、法国、意大利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依托这一平台,山东重工已经形成了技术研发、市场销售、应用配套、售后服务、配件供应五位一体的联动网络,既能实现与国际**研发理念接轨,又能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确保了集团国际化事业不断向深入发展。
至此,山东重工已经为全新的国际化道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开始试水 三巨头齐头并进
熟悉山东重工发展路径的人们都知道,在国际化道路上,山东重工不是盲目的一路狂奔,而是在整个集团的统一指挥下,由旗下三大巨头共同试水海外市场,保证了国际化步伐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潍柴集团做为山东重工集团规模**大的子公司,也是集团内**早试水海外,大胆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收购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是潍柴国际重组并购的首次试水。潍柴以博杜安公司为平台建立了欧洲研发中心,迅速打开了欧洲市场大门。2010年3月,潍柴—博杜安(新加坡)公司在新加坡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潍柴朝着建立全球品牌的国际化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2012年1月,潍柴集团实现了对全球**大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有限公司的**控股,涉足豪华游艇领域,集团产品线因此进一步完善。
而在技术研发的国际化上,潍柴也进展神速。2003年潍柴投资1亿多元与奥地利AVL公司联合建立欧洲研发中心,自主研发国三、国四、国五“蓝擎”发动机。
身处装备制造行业竞争**激烈的工程机械领域,山东重工旗下另一主力大将山推股份公司则坚持自主创新,以差异化路线参与国际竞争。在产品出口方面,山推产品以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跨国公司控制相对薄弱的非洲、东南亚、中东市场作为突破口,以经济较快增长的俄罗斯、印度、中南美等国家和地区为市场重点,有计划地抢滩欧洲和大洋洲市场,全面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2011年,山推股份共出口推土机 2500多台,外贸出口额达到3.85亿美元。截至目前,山推牌推土机已经出口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山东重工縻下**年轻的一位巨头,山重建机在国际化道路上也是冲劲十足。目前,公司出口以中东及非洲市场为主,出口机型以20T为主带动大机型出口。2011全年,山重建机共出口挖掘机195台,出口金额达1.68亿元;今年1~5月,山重建机出口挖掘机200台,同比增长203%,再创新高。
凭借在国际化道路上大刀阔斧的前行,山东重工在行业内构建起了以黄金产业链为主要特征的独特商业模式。三年来,集团已形成了以发动机、变速器、重型车桥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商用车黄金产业链,推动了重型汽车规模的稳步提升;以发动机、变矩器、液压件传动系统为核心的工程机械黄金产业链,为工程机械业务实现突破奠定了基础;以发动机、齿轮箱、螺旋桨推进系统为核心的船舶黄金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成功整合,集团各企业协同作战,形成了独具特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引进人才 国际化关键一步
在谭旭光看来,山东重工国际化的关键一步,就是对于国际先进人才的引进和争夺。2009年,集团刚成立,就明确了“视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人才战略。瞄准产业**前沿,针对世界排名前三的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人才集聚地,进行专业化、经常化招聘。2009年以来,山东重工集团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举办了20多场招聘会,引进海外高端人才67名,其中2人入选国家“**”,8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此外,从2010年起,山东重工还建起海外招聘管理系统和海外背景调查体系,建立了海外人才需求信息库,并充分发挥现有海外人才的人脉作用,利用海外分支机构,广泛搜集人才信息。
据记者了解,目前,山东重工首席科学家、战略总监、法律总监等关键职位,均由近年引进的海外高端人才担任。山东重工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高端人才30%以上外来化的目标。同时,各级管理团队中海外人才比例也要达到三分之一。
脚踏实地 实现全方位共赢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山东重工已经确定了未来的国际化目标和战略发展规划。谭旭光提出,力争在2015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之际,海外销售收入能够占到三分之一,向世界500强冲刺。
与此同时,集团还将进一步加快全球销售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确保到2015年海外办事处达到100个、海外授权服务中心达到300家以上,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海外重点市场,提升品牌**度。
未来5年,针对全球主要战略市场如欧洲、东南亚、南亚等,分解市场目标,细化市场开发方案,进一步调整出口产品和目标市场的结构。
此外,山东重工还将积极探索制造转移和海外建厂,实现制造的国际化,尤其是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东欧、东南亚、南亚、南美等地区先行研究建立海外工厂,实施技术输出、制造转移、独立建厂。计划到2015年建成5~10个海外工厂,实现全球化制造基地的重大突破,实现生产制造本土化,并依托制造基地,建立完善的配件中心和售后服务网络,以实现集团的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