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义乌检验检疫局稽查人员在辖区义浦路某仓库查获涉嫌逃漏检的不锈钢餐具581箱、货值11.3万余元。
据调查,这批货物原打算出口摩洛哥,客户因船期紧等原因,未能按规定进行报检。其行为已构成逃漏检,为此,义乌检验检疫局对其违法事实进行了立案处理,并敦促其尽快做好补检的相关手续。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中旬,该局已累计查获不锈钢餐具逃漏检案件18起,合计涉案货值53万元。
“批批检验”有必要
阿莫是一名伊拉克外商,在中国从事小商品采购多年,但对闪闪发亮的不锈钢制品为何需要检验合格才能出口还是不理解,让他疑惑的是,可以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为什么不能直接出口。
不锈钢食品接触容器的主要安全问题为重金属的迁移。质量合格的不锈钢食品接触容器在盛放、烹煮食物或食品接触过程中,不构成食品安全风险。不合格的不锈钢制品在使用中迁移的重金属超过限量时,将危害人体健康。欧盟、美国及我国相关法令均规定了不锈钢制品中有害物质的迁移量,严格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对该类商品严格实行“批批”检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出口遇险”须警惕
几个月前,义乌检验检疫局在对不锈钢食品接触容器的抽样检测中发现,部分出口产品的重金属溶出量超标,原因是在电解过程等后续加工工艺中使用了含铅焊接材料。
不锈钢食品接触容器外观漂亮,性价比高且经久耐用,具有耐冲撞、耐腐蚀的特性,广受消费者青睐。但其材质的特殊性,容易导致出口受阻。一方面是原材料的复杂性,一些铅、铬、镍等重金属析出或迁移量偏高。另一方面,由于不锈钢食品接触容器的导热性,如果这些餐具定位于儿童使用,而无其它防护措施,极易发生烫伤事件。
“扬长避短”要自觉
不锈钢原料牌号众多,通常食品级的要求至少304号以上,正规厂家会使用牌号为304(即18-8)、430(即18-0)和420(即13-0)进行食品容器类加工。市场上也有用含锰量高的201和202材料来做餐具。但无论是用何种不锈钢材质,都应保证在正常使用、合理磨损和冷热酸碱物质接触时产品稳定性和安全性。
尤其是用于幼童类的不锈钢食品接触容器,不仅在材质上要确保安全无毒,其加工工艺上也应避免锋利的边缘突起,特别是在产品设计上,应搭配导热性差的塑料或木质部件作为外表面,起到隔热的作用,以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