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米兰家具展和米兰设计周上,中国家具企业携带的原创设计作品首次亮相便赢得一片喝彩,为中国家具企业在该展的“处女行”画上了圆满句号。尽管参展效果较好,但从米兰展归来的一些家具从业者还是进行了深刻反思。
反思一:方向迷失丢定位
参展归来的荣麟世佳总经理戚麟不谈收获,他认为首次参展已经向国际家具界证明了中国企业的实力。反倒是在参观了国外企业的参展作品后感慨颇多。戚麟举了几个例子:在业内,床垫表层一般都用海绵、棕榈或布料材质,一年四季睡在上面都是同样的感觉,可是意大利企业却独出心裁,床垫表层用柔软有弹性的凝胶,夏天能迅速降低人体表层的温度,大大提高了夏季的睡眠质量;家具方面,过去市面上一般也只采用密度板、中纤板等材质,但意大利同行却用纸来做家具,不仅重量轻,废弃后还可回收再利用。
曲美家具总裁赵瑞海也认同戚麟的观点,他强调,家具原创设计方面,功能、色彩、款式上的突破不能缺少,只是国外同行早已经不局限于此,开始从材质上求新、求变了。参展归来的家具界人士普遍认为,在设计方面,中国与意大利完全走了两个不同的方向,中国的设计还停留在功能的改进、色彩的搭配上,而意大利设计则转向了材质的变革,在遵循实用和舒适性的基础上,用环保材质做家具,引领了更先进的生活方式。
反思二:缺少文化难传承
不仅方向定位存在较大差异,就连国人**常提及的文化传承,中国家具企业也与国外企业有差距。用戚麟的话说,中国家具的文化价值不高,卖家具就是单纯卖家具,不像外国同行们那样卖文化,善于用文化包装品牌、产品和设计。
在米兰展上,一些意大利本土企业的展区里,家具产品不刻意宣传今天,而是回顾历史。通过“晒品牌”让参观者肃然起敬。对比之下,在广州家具展、深圳家具展这样的大型展会上,国内家具企业不是潜心品牌推广,而是四处挂出“满几百元送几百元”等优惠海报。有些展会甚至变成了招商会、促销会。
中国家具没有文化和历史吗?答案是否定的。众所周知,中国从明清时代就有做工精美、用料讲究的红木家具,只是这些红木家具流传至今已经数量稀少,成为普通人难以享用的古董,而仿制明清样式的现代红木家具又与大众生活脱节,受众范围小。“上世纪80年代后的家具款式全都学习西方,家具成了舶来品,现有的家具品牌资历**老的不过才30多年。”设计师朱小杰说。
如何对“年轻”的品牌赋予更多的历史内涵,荣麟世佳的方法是做有文化的产品,正如此次赴米兰参展的11件“京瓷”系列家具一样,罗汉床、贵妃榻、圆茶凳,都有传统中式家具的影子,产品在尽显古典韵味的同时又不失时尚之美,赢得了众多老外的青睐。
反思三:见风使舵常变脸
2011年,因为担心产品被抄袭,FENDI在米兰家具展上公然拒绝中国设计师和家居从业者入内参观,这样的“礼遇”让前往米兰观展的中国家具业者蒙羞。时隔一年,以曲美、荣麟世佳、锐驰为代表的中国家具企业纷纷将原创产品带进米兰,一扫中国家具设计只会抄袭的历史。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对戚麟、赵瑞海这批坚持原创风格的从业者来说,他们**担心的是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产品风格无法坚持。“我有好几年没去米兰展了,但今年去发现一些熟面孔的变化不大,这种变化指的是产品风格,以前是简约的,现在还是简约的,不会像我们国内的一些品牌,几年不见风格已然大变样,可能之前是法式的,现在换成美式了。”
朱小杰也表示,意大利有许多本土家具品牌,无论需求和潮流如何变迁,其产品款式和风格变化并不大,送到米兰参展的作品可能好几年都是同一种风格、同一个款式,惟一有变化的是在家具门把手或转角处等细微处有改变,在工艺水平方面更加精致。这表明,他们并不随意盲从市场。
而在国内的一些家具展上见风使舵已成习惯,频频更换产品风格更是让人诧异。看见欧式家具好卖就摹仿欧式家具,发现法式家具吃香再甩掉欧式家具。一种风格还没吃透,就开始对另一种风格产生躁动,这也是我们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所在。“其实,是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出不同风格的产品,但同时也应该保持品牌的风格和个性。”戚麟**后认为。(王格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