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让国内的光伏产业严重受制于人。图为金保利太阳能电池片制作车间。
【新闻背景】
去年11月,美国商务部开始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做出征收 2.9%-4.73%的反补贴惩罚性关税决定。5月17日,又宣布对该产品反倾销调查的初裁结果,裁定中国涉案企业适用31.14%-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反倾销税将会叠加在反补贴税之上,这两个惩罚性征税措施都向前追溯90天。
如果终裁结果不变,这将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被征收惩罚性关税**高的一次。
光伏“双反”案对我省企业影响几何?业界该如何应对?作为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遭遇困境的光伏产业将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请看记者调查。
“双反”大棒让企业很受伤
晋江市五里工业区,一个创造财富的地方。每天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运来各式各样原料,经过加工、制造,成了成品半成品,或翻山越岭或远渡重洋不间断地运往世界各个角落。
在众多生产企业中,金保利(泉州)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厂区布置得格外特别,屋顶上甚至停车棚顶上都装有深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一座现代化、智能型厂区展现在记者面前。百余米长的厂房,是太阳能电池片制作与光伏组件组装车间,身着白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正聚心会神地在不同流程中展示自己的技术与才艺,方形的太阳能电池片不断地从终端流出,有的直接组装成光伏组件,运到世界各地客户手中。
来自台湾的胡东灿,一个刚30岁出头的青年人,是金保利公司商务副总经理。他告诉记者,金保利出口美国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每年也只有150万-200万美元,虽然量不多,但因为刚刚试水美国市场,“双反”案无疑让它很受伤。
金保利公司与其他同行一样,在近年来欧美各国市场需求增大,刺激中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于2006年7月成立的。它是福建省**早的也是目前规模**大的太阳能晶体硅电池制造公司,其光伏产品七成销往国内,三成出口国外,其中出口美国仅一成。为打开美国市场,金保利多次到美国探路寻找商机,由于技术过硬,引来了不少订单。本想扩大出口量,在美国市场闯出一片天地时,不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刚开始露脸,却活生生地被卡住了脖子”。
光伏“双反”案是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在国外遭受的**起贸易救济调查。据美方统计,2011年中国涉案产品对美出口金额约为31亿美元,此次关税决定将影响到59家中国太阳能公司。省外经贸厅相关人士透露,我省涉案金额为457万美元,在全国占比不高,涉案企业主要集中在泉州和福州,其中三分之一为贸易公司。
近年来,福建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已经形成矿山开采、粗晶冶炼、精制提纯、晶体制作、硅片切割、扩散印刷、组件封装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根据《福建省“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到2015年我省要实现LED与太阳能光伏产业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产值达600亿元。美国的光伏电池“双反”案件势必将对我省这一产业发展及对美市场拓展带来不利影响。
“这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新能源产品征收的**高反倾销税率。”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按照现在的结果,反倾销税率加上此前公布的反补贴税,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被征收的惩罚性关税**低为34.04%。这将大大削弱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甚至导致产品直接退出该国市场。
与江浙等其他地区相比,泉州的光伏产业只能算是“轻伤”。主要是因为泉州光伏企业总体产能不是很大,而且主要市场在欧洲。泉州市外经贸局相关人士说,泉州有7家企业涉案,其中大多数为外贸公司,相关涉案产品的金额也并不高,总计200多万美元。“但这种强制性的优胜劣汰过程将使大部分小规模的零散型企业无力应对,在被征收高额关税后被迫退出美国市场。”
更令人担忧的是,作为泉州市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之一的欧盟,近日也传出消息称拟采用反倾销、反补贴和反垄断等措施限制中国光伏产品进入欧洲市场,以缓解其经济危机,这使得80%-90%的产能都依靠欧洲市场消化的光伏企业的处境难上加难。据介绍,2010年,泉州市企业出口欧洲相关光伏产品 1311.85万美元,2011年1-10月出口额1064.39万美元。一旦欧洲效仿美国发起“双反”立案,那么一系列连锁效应将使得正处于发展阶段、过度依赖海外市场、以中小企业居多的泉州光伏产业雪上加霜。
启动内需成“救命稻草”?
“过去的六年,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多年从事光伏生产企业管理的连克镜很是感慨。他说,2006年、2007年是光伏产业首轮爆发期,那时行业普遍利润高达200%。
“新能源的暴利令许多资本追逐光伏产业,省内有的传统制造企业直接或间接涉足太阳能行业,就连房地产商也纷纷加入。”连克镜说,但眼下与气温上升相反的是光伏产业的骤然“降温”随着欧美市场持续疲软,德国、意大利等光伏大国发布了削减补贴的消息,使得欧洲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锐减,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光伏产业遭遇重创。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美国“双反”步步紧逼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启动国内市场,成为业界**为关注的焦点。2011年我国光伏安装量达到2.2吉瓦,首次突破吉瓦级,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安装国。从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产业基础等各方面来看,我国都已具备了加快启动光伏市场的条件基础。而迫切需要生产生活用电并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农村市场,则成为光伏内需的新增长点。
据了解,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主要供应两大应用领域,一是电站建设与商业供电,一是居民消费品及照明应用。目前电池组件价格的下跌总体有利于下游应用产业降低成本,增强其产品竞争力,延展应用领域等。太阳能电站发电成本目前已降至每千瓦时0.8元,预计未来仍将持续下降。虽然与煤电0.2至0.3元的发电成本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从环境成本及成本趋势等综合分析,太阳能发电已日趋现实。
在金保利公司厂区,记者发现厂房屋顶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就是为该公司建造10.8兆瓦的太阳能屋顶发电站作准备。“这可是福建省**家‘金太阳’太阳能屋顶发电项目,目前已组装完毕,今年6月30日之前将接受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其发电量将供应整个厂区与工业用电,公司每月将节省电费300万元 -400万元。”
在金保利公司产品展示室,记者看到,一个普通家庭正在享受着零污染的太阳能生活方式安装在房顶上的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发的电集中在“汇流箱”,再通过“离并网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供应给家里的电视、冰箱等家电使用。“储能蓄电池”将多余的电储存起来,以备削峰填谷。电能输入到 “充电机”,可随时供电。“充电机”将电力输出到“太阳能汽车充电装置”,为自家的太阳能汽车提供能源。公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生活在不久的将来走入寻常百姓家,未来这种户用型太阳能发电、充电系统将成为趋势。”
连克镜说,太阳能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用途广泛。福建海岸线长、岛屿多,太阳能可供应岛上居民用电和渔民出海打鱼使用。城乡公交亭使用太阳能的棚顶,既能遮风避雨,又能充电照明。太阳能还可用于农村灌溉用电,解决景区、偏僻农村用电难,也可用于城市夜景工程,既经济又省力。
专家建议,可根据国情,创新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定价机制,根据屋顶或小型系统与大型并网系统的特点,研究出台“规模定价”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开发政策,规模化发展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业内人士指出,一旦通过提高太阳能转换率降低电池生产成本,**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中国光伏业将彻底完成从政府补贴型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变,整个行业才能迎来变革式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