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来得似乎特别晚。五月的岭南,一直纠缠在风雨之中,印象之中还没有正儿八经地热过。而从市场传来的消息,也仿佛受了这天气的影响,充满着萧瑟与落寞的况味。“杭州,佳好佳,市场冷清程度令人发抖。杭陶市场,曾经争得头破血流的广告位,现在,空白位50%……”鹰牌陶瓷副总裁陈贤伟,在微博上如是说。
萧条的不止是杭州,几乎大中型城市,概莫能外。“今年的形势非常严峻。有些企业一季度还不错,那是因为手里还有去年拿下的工程单,但现在基本都消化完了。从五月份的销售状况来看,下半年的状况更加不容乐观。”一个行业资深人士如此断言。
尽管很多企业已经在进行大幅度的人事调整,以及相关的战略转移,但是说实话,外界环境所给予的腾挪空间,已经相当的小。必须要警惕的是,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高管,仍在拿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时的状况作为决策参照——很遗憾的是,在我看来,2008年由于中央政府的刺激宏观经济政策,对于陶瓷行业来说,那反而是前所未有的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建陶行业的“你”“我”“他”时代
但是现在,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个残酷的现实:陶瓷行业的黄金时代,已悄然终结。昔日的高速增长,不可能重来。从今天起,暂时忘记当年佛陶时代,压机就等于印钞机的神话罢,那个买砖还需要找关系拿批条、刚出窑的瓷砖就被人直接抢上车的盛况,只会留在老一辈陶瓷人的回忆里了。
我只想再次提醒大家:中国经济,已经全面由“我”时代,进入到“你”时代,而更超前的部分,已经进入到“他”时代了。
更进一步地说,有关2012的预言,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的确是真的:从全球政治到中国经济,从国际贸易到内部消费,从区域发展到企业转型,从提升制造到观念创新——一切一切,都在这个时间点上,无限趋近共振。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一场由全球市场体系的聚变与中国内部的结构裂变共同触发的结构性调整,正在发生。一直以来,我们都陷于为了维持低成本生产的竞争优势,不惜玩以剥夺中国社会为代价的零和博弈游戏。
我们习惯于高速增长,并习惯于用增长来掩盖种种问题,以为中国的经济奇迹如同一列以永动机作为动力的高速列车,依旧可以持续奔走。“我”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一切的原点,都由企业自身出发。
而实际上,中国现代建陶业的兴起,也正是“我”时代的典型反映。作为**代兴起的建陶企业,都是立足于生产,快速扩张而成长起来的草莽英雄。在产品稀缺的年代,只要可以解决质量问题,谁的产能大,谁就可以快速地占领市场。而这种发展惯性,直到今日还保留在某些企业身上,依然是先生产后销售。在有些陶瓷总部展厅,我们不难看到同一块瓷砖上面,同时贴有几个品牌的标签,这正是多品牌战略的初级阶段写照——用不同的品牌发展不同的经销商。品牌之间无所谓定位,无所谓区隔,仅仅是用来给经销商分利而已。
这种坚持以“我”为主,罔顾其他的思路,做到极致亦可以将生产规模化,成本与效率控制得**。类似于富士康,便是这种经营模式的集大成者,在IT界的代工业中,无人能够与之匹敌。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无品牌”运作,以性价比取胜,市场运作和开拓,由经销商自己去摸索与开拓。
但这种模式,唯有那些已经抢占了足够市场份额,拥有了足够的产能规模和成本优势的企业方能运作成功。进入到产品丰富的时期,更多的企业,必须要思考“你”的问题。
所谓“你”的问题,在陶瓷行业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经销商的问题。“现在的陶瓷营销,就是要抓住几个有想法的陶瓷经销商。只要他们有资源、有实力,再配合厂家的想法和支持,品牌就可以做起来了。”一个销售总经理坦言。
“只要说服了经销商开专卖店,他一笔投资就是100万下去了。谁的压力更大?他除了想方设法卖砖,还能干什么?店一开了,不卖砖就要亏本,他跳得比谁都高,跑得比谁都积极。”另一个品牌总经理的话赤裸裸得多,但说得不假。
其实,各陶瓷品牌如今的市场开拓,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看看几大陶瓷产区的户外广告,基本上都是陶瓷的天下。而拿佛山来说,无论是广佛高速这样的交通大动脉上的巨幅广告牌,还是市区内各温馨提示的交通标志,但凡可以打上广告的地方,都有陶瓷的画面。
而为了给予经销商以信心,厂家也想尽了办法。有在央视上投放广告的,有赞助各项赛事的,有请明星代言的,有给经销商抽奖的——你请培训师给经销商讲课,我就派队伍帮经销商做活动——以至于有业内人士笑言,这个低关注度行业,折腾得比许多高关注度行业还要热闹,花样百出。
这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而也正是这样的竞争,使得企业不断强大和进化着。但在我看来,可能大家都还没有对于真正残酷的未来做好准备——按照**悲观的论调,**经济学家佩蒂斯的预测,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可能只有3%-3.5%。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原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曾说,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在8%的时候,民营企业的发展其实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了。那么,习惯于用粗放式增长来解决或掩盖一系列问题的中国,倘若真的仅能以这个速度增长,将陷入真正的经济危机当中。
怎么办?
无论是“我”时代,还是“你”时代,其实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以一种传递性进行发展。厂家以技术为主导,推出花样繁多的概念,以及基于专业概念的产品解读,然后再灌输给经销商。包括佛山境内煌煌大观的陶瓷总部展厅,投资虽然巨大,但亦仅仅作为实力的象征,以及与对手做对比的炫耀,很多上千平方米的展厅,平时都闭门谢客,只接待前来参观的经销商或者大工程客户。
从种种趋势分析,目前的情形,究竟只是一个略显漫长的冬天,还是一个难捱的冰河世纪,尚不得而知。当然,已经有很多专家按照过去的经验,准备鼓吹房地产市场的报复性反弹即将来临,中国经济的V型反弹又将开始下一个周期。
事实上,无须借助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数据函数,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仅从常识我们就可以得知,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周期,兴盛、衰落、调整、平顺都是不同阶段的必然状况。以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人口红利状况,社会分配体制,生产效率等诸多因素分析,继续往日的高速增长,已经不太现实。
因此,说句不招人待见的话,诸位老板们,你们估计要重新设计下挣钱的方式了。全球化的结果就是世界的经济发展会趋于同步,而如果中国整体经济注定要出现增速下降、衰退乃至萧条,那么纵然你有过去南征北战积累下的百般武艺,但亦不适合再人为地拔高企业增长速度,而是应尽快建立一个经得起衰退冲击的企业结构及赢利模式,避免深陷入唯生产力的陷阱中。
是的,从今天起,你要学会关注“他”,去不断地分析、了解、掌握不确定的大多数,根据他们的需求(包括潜在的需求)来制造更为精美的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引入“他”的概念,有利于企业走出“零和”游戏的“囚徒困境”,逼迫自己在各种方面做到**好,以防范来自于“不确定”的风险。
而实际上,这亦才是企业的真正本质:有为公众认可的价值观,有为公众所了解的方法论,有遵循社会思潮发展而互动的企业行为。在未来的商业环境中,没有交流,没有分享,没有体验,或许也就不存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