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受国民经济增速回落、市场需求萎缩、钢铁总量供大于求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呈现为前三季度低位波动、第四季度明显下降的走势。预计2012年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钢铁生产和需求增长均有所下降,市场供需矛盾仍较突出,钢材价格将呈低位波动运行态势。
一、2011年钢材价格运行情况
1.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由稳转降,总体水平高于上年
2011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显示,钢材平均综合价格指数为131.04点,同比上升12.05点,升幅为10.13%。总体来看,2011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平均水平高于2010年。
(1)长材、板材平均价格均有所上升,长材升幅高于板材
2011年,CSPI长材年平均价格指数为137.59点,同比上升15.34点,升幅为12.55%;板材年平均价格指数为127.13点,同比上升9.06点,升幅为7.68%。长材价格升幅比板材高4.87个百分点。
(2)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均有所上升
2011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的八大钢材品种平均价格均有所上升。其中,高线、螺纹钢和角钢价格升幅均在13%左右,明显高于板材升幅。板材中的中厚板和热卷价格升幅较大,分别同比上升 8.80%和8.86%;镀锌板价格上升4.51%;冷轧薄板价格上升0.42%;热轧无缝管价格升幅为9.36%。
2.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先升后降,总体水平高于2010年
2011年,CRU(国际钢材价格指数)国际钢材平均综合价格指数为205.9点,同比上升26.1点,升幅为14.5%。总体来看,2011年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平均水平高于上年同期。
(1)长材、板材平均价格均有所上升,长材升幅高于板材
2011年,CRU长材年平均价格指数为230.8点,同比上升36.3点,升幅为18.6%;板材年平均价格指数为193.6点,同比上升21.1点,升幅为12.2%。长材价格升幅比板材高6.4个百分点。
(2)北美、亚洲市场价格升幅较大,欧洲市场升幅较小
①北美市场
2011年,CRU北美市场年平均价格指数为 193.8点,同比上升31.1点,升幅为19.1%。据美国商务部的初步数据,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2011年美国GDP实际增长率为1.7%,虽较上年有所回落,但从分季度情况看,一、二、三、四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0.4%、1.3%、1.8%和2.5%,经济增长呈逐步恢复态势;从制造业发展情况看,2011年平均制造业PMI为55.2%,比2010年回落2.1个百分点,仍保持扩张态势;商品零售额较上年增长7.7%。其中,12月份环比增长 0.1%,已连续第7个月保持增长;粗钢产量达8624.7万吨,同比增长7.1%。受需求形势好转的拉动,钢材价格也有所上升。长材方面,美国中西部钢厂线材和钢筋平均出厂价格分别同比上涨了25.33%和20.97%,小型材和型钢价格分别上涨了16.18%和14.14%;扁平材方面,热轧中厚板和热轧带卷价格分别上涨了29.50%和22.38%,冷轧带卷和热浸镀锌价格分别上涨了17.97%和17.39%。
②欧洲市场
2011年,CRU欧洲市场年平均价格指数为 189.4点,同比上升15.7点,升幅为9.0%。受债务危机困扰,欧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财政疲软、金融市场脆弱和实体经济增长放缓,使欧洲经济增长持续回落。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11年欧盟27国经济增长1.6%,其中欧元区国家增长1.5%,均较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欧元区制造业PMI 自7月份跌落至50%以下后,至12月份跌至46.9%,连续5个月低于50%;欧盟27国粗钢产量达17743万吨,同比仅增长2.8%,远低于美国(7.1%)和亚洲(7.9%)的增速。由于欧元区经济发展南北不均衡性日趋凸显,尽管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仍处于困难之中,但德国、法国发展相对较快,钢材需求继续增长,钢材价格也有所上升。德国市场长材中的线材和钢筋2011年平均出厂价格分别同比上涨了24.99%和16.21%,小型材和型钢价格分别上涨了13.25%和14.28%;扁平材方面,热轧中厚板和热轧带卷价格分别上涨了15.92%和12.13%,冷轧带卷和热浸镀锌价格分别上涨了13.23%和11.74%。
③亚洲市场
2011年,CRU亚洲市场年平均价格指数为 222.1点,同比上升29.0点,升幅为15.0%。2011年,受地震、海啸和核泄漏灾害影响,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经济增长为-0.9%。从分季度情况看,随着生产、供应链和出口的恢复,下半年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亚洲其他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增长9.2%,印度增长7.4%,东盟增长4.8%,韩国增长3.6%,增速虽较上年均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了较快发展。从远东市场钢材价格变化情况看,长材价格涨幅相对较大,线材、型钢、钢筋和小型材平均价格涨幅分别为23.38%、21.68%、19.54%和17.87%;扁平材价格涨幅相对较小,中厚板和热轧带卷分别上涨14.66%和14.09%,冷轧带卷和热浸镀锌分别上涨6.40%和7.86%。
3.全年价格呈前高后低走势
(1)国内市场
从分月情况看,2011年前9个月,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的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基本上在131点~136点之间波动,走势较为平稳,且均高于2010年同期;但是,在第四季度呈现为明显下降走势,其中11月~12月价格指数年内首次低于上年同期。12月末,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至120.45点,同年内**高的5月末相比,累计下降了15.48点,降幅为11.39%。
从分品种情况看,长材、板材价格在前9个月均呈现为窄幅波动运行态势,后3个月则明显回落。
(2)国际市场
从分月情况看,CRU(国际钢材价格指数)的综合价格指数在前3个月曾大幅上升,3月末升至全年**高的222.8点,比上年末累计上升43.1点,升幅达24.0%;但在后9个月除9月份小幅反弹外,基本上呈现为回落走势。截至12月末,CRU国际钢材平均综合价格指数降至186.8点,同年内**高的3月末相比,累计下降36.0点,降幅为 16.2%。
从分品种情况看,前11个月,CRU长材指数在229.4点~234.9点之间窄幅波动,12月份出现大幅下跌;CRU板材价格在1月~3月大幅上升,4月~11月基本上呈持续下降走势,12月份有小幅回升。
二、2011年钢材市场价格变化因素分析
2011年是我国钢铁行业经历严峻考验的一年。国际市场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较大、西亚和北非政局动荡等以及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主要经济体增速均有所下滑;国内市场受稳物价、控通胀、转方式和调结构等政策影响,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钢材市场需求增长回落,钢材价格渐由窄幅波动转为明显回落。
1.经济发展速度回落,钢铁需求增长放缓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我国GDP 增长9.2%,较2010年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 8.9%,呈逐季回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较2010年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在主要用钢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17.4%、19.8%、12.0%、15.9%和 14.5%,较2010年增速分别回落4.3、0.8、10.4、1.0和4.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不含农户)增长23.8%,较2010年回落 0.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9%,较2010年回落5.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1.6%,较2010年回落 3.2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22.5%,较2010年回落12.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20.3%和24.9%,分别较2010年回落 11.0和13.8个百分点。受经济增长回落影响,钢材市场需求也有所下降。
2.钢铁生产保持增长,市场仍呈供大于求局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国粗钢和钢材(含重复材)产量分别达到68388万吨和88258万吨,分别同比增长7.3%和9.9%。钢材中的热轧薄板、特厚板和冷轧薄板产量增长较快,分别为36.1%、27.2%和22.5%,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品种;从分季度情况看,**、二、三、四季度粗钢产量环比增幅分别为11.7%、6.3%、 -3.0%和-10.1%,呈逐季回落态势;从进出口情况看,我国出口钢材4888万吨,同比增加633万吨,增长14.9%;进口钢材1558万吨,同比减少85万吨,下降5.2%,进口钢坯64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年折合净出口粗钢3479万吨,同比增加750万吨,增长27.5%。据此计算,2011年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达6.48亿吨,同比增长8.0%。尽管粗钢生产呈回落态势,产量增速较上年亦有所下降,净出口有所增加,但由于基数庞大,钢铁增量仍然较多,钢材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钢材价格持续低迷。
3.货币供应量增幅回落,市场流动性呈趋紧状况
2011年,国家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调控的基本取向没有改变。从调控手段看,央行先后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3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后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5%的历史**高水平,一年期贷款利率升至6.56%,也是近3年来的**高水平。据央行统计数据,2011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85.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增幅比2010年回落6.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9.0 万亿元,增长7.9%,增幅比上年回落13.3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5.1万亿元,增长13.8%,增幅比2010年回落7.4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79万亿元,增长15.8%,增幅比2010年回落4.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7.47万亿元,同比少增3901亿元。货币供应量增幅回落,市场流动性呈现趋紧状况。
4.钢材库存冲高回落,长材降幅大于板材
受钢材需求下降、市场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钢材社会库存先升后降,市场信心呈下降趋势。2011年前两个月,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五种钢材社会库存大幅攀升,截至2月末已达到全年**高的 1853万吨;自3月份起呈逐月回落趋势,9月份虽有所反弹,但10月~12月再度呈现为下降走势。截至12月末,社会库存量降至1290万吨,是近两年来的**低水平。同**高的2月末库存相比,累计下降563万吨,降幅为30.38%;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4万吨,降幅为2.53%。从分品种情况看,同年内**高的2月份相比,螺纹钢、线材、热卷和中厚板的年末库存分别下降36.1%、55.1%、21.2%和16.0%;冷板年内库存**高点是5月末的 169万吨,年末降至149万吨,累计降幅为11.7%。长材库存降幅明显大于板材,板材市场压力相对较大。据钢铁协会CSPI价格监测系统数据,截至 2011年末,国内市场相对低成本的高速普碳线材和三级螺纹钢价格分别为4465元/吨和4429元/吨,而相对高成本的热卷和中厚板价格分别为4390 元/吨和4268元/吨,已低于线材、螺纹钢价格。(待续)
作者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经济运行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