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钢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从全行业“微利状态”进入“亏损状态”。如何走出困局成为钢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5月8日,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第七届国际钢铁大会上对宝钢目前正在考虑将产能迁出上海的计划未予否认。
在钢铁业面临高污染,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的背景下,业内人士再次指出,向沿江沿海转移是未来钢铁业走出困境的救命稻草。
宝钢搬迁是时间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钢铁企业作为高污染行业,**终的命运似乎就是搬离城市。
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此前统计,全国70多家大中型钢厂,位于省会及直辖市的有20家,城市钢厂39家,2009年城市钢厂的钢铁总产量达2.28亿吨,占大中型钢厂总产量的39.5%。
但是,搬迁并非易事。因为钢厂是典型的重工业企业,管桩等深埋在地下的设备和基础设施甚多,高炉更是无法移动,搬迁后这些设备将全部报废,搬迁成本非常高。
截至目前,除首钢集团移迁曹妃甸,重庆钢铁集团全面退出重庆主城,大多钢企并无实质动作。
而首钢搬迁的各种困难仍历历在目。首钢股份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盈利同比大降超九成。
除了钢铁业普遍不景气影响,钢厂搬迁和主流程停产更是主要的原因。
“首钢搬迁因为投资大,导致曹妃甸项目一直抬不起头处于亏损状态。”兰格钢铁分析师张琳指出。
而对于宝钢是否搬离上海一事,分析师张琳表示,随着工业和社会发展,很多钢企都要搬离城市,宝钢也不例外,**后肯定得被迫转移,留一些研发基地在上海。这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宝钢在做提前准备。
她还指出,当然,搬迁需要一个好的规划,也要看钢铁行业的形势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如何,这其中也有很大的风险。搬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说搬迁出来就完事了,还要有相应的配套设备和技术问题,否则,即便搬了,环保也是空谈。
“宝钢在‘十二五’期间不会整体搬迁,但旗下的部分企业和部分产能可能会搬离上海。”有业内人士说。
但实际上,对于很多钢企来说,搬还是不搬,是个很大的问题。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曾表示,未来城市钢企搬迁将遵循3个原则:尊重地方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尊重企业的实际,如钢厂能和城市协调发展,就不需要搬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城市需要的城市钢厂存在方式。
而鉴于首钢在搬迁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则持保守态度。
他认为:“宝钢整体搬迁的可能性不大。宝钢整体搬迁要解决三个问题,**是人员安置问题。人员数目众多、整体搬迁规模较大、搬迁速度较慢均降低整体搬迁的可能性。其次是资金问题。整体搬迁投入资金过大、投资建厂费用成本过高等问题仍制约宝钢整体搬迁。第三是成本效益问题,搬迁后能否确保盈利得到增长仍是个未知数。”
宝钢集团新闻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接到关于产能搬迁的任何消息。
向沿海转移成救命稻草?
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曾指出,韩国、日本的大钢铁工业基地都在沿海地区。从世界范围看,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沿海化、集中化,因为沿海发展的成本低、消耗低,环保、节能。”
此外,据了解,目前欧美钢铁产业的布局也是逐步向沿海转移。
有业内人士认为:“临海布局成为我国钢铁业的救命稻草。”
在产业布局上,我国钢铁业北重南轻的局面非常严重,环渤海、长三角地区钢铁基地林立,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尚处于空缺中。
据了解,2008年两广钢铁基地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但是三年多来,受制于金融危机和国内钢铁行业调整不顺利,这两个精品钢铁基地项目的正式批文被一再延后。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第七届国际钢铁大会上透露,宝钢的湛江项目已获批,但是目前文件还没下来。
据了解,宝钢和武钢为这两个项目的前期投资都已达到数十亿元,相关外围配套基础建设和动迁安置工作均已完成,只要批文下来即可马上开工。
有业内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要向沿海、沿江转移。届时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要达到40%以上。
但同时,苑志斌指出,钢企产能转移存在不少的困难。**是配套设施设备不完善,制约钢企产能转移。其次地方政府反对高耗能项目本地落户,土地矛盾与环境压力激增。第三土地资源审批时间延长不利于产能扩张。第四资金出现危机促使钢企产能转移步伐放慢。第五人员抵触情绪激增致使产能转移存在较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