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国家认监委下达了制订《进口热轧板与冷轧板鉴别方法》标准项目的通知,由常熟检验检疫局负责制订。常熟局从进出口检验的实际需要出发,立足准确、规范、实用原则,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和实验室检测验证,完成了以厚度、外观质量、硬度、显微组织四项指标为核心的标准制订,为进口热轧板与冷轧板的监管工作提供执法依据,填补了检验检疫该项领域的空白。
标准制订势在必行
热轧板和冷轧板是我国进口钢材的主要品种。冷轧板是以热轧板为原料加工而成,它是将热轧板酸洗之后,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轧制而成。热轧板和冷轧板在尺寸规格和应用领域上有一定的交叉范围。它们在加工前比较容易区分,但在加工、涂装成成品后,在某些情况下热轧板和冷轧板可以达到惊人的相似。
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政策调整,部分热轧板进口时征收高关税,而冷轧板进口则实行低关税或零关税政策,有的品种甚至还能获得退税优惠。某些进口企业就利用热轧板和冷轧板成品后相似的特点,钻政策的空子,在进口时将热轧板虚假申报为冷轧板,达到逃税和骗税的目的。2008年和2009年两年中,已发现了数起此类案例,在判别时,由于缺少明确的标准和规程,给检验检疫和海关的执法工作带来了不便。如何鉴别热轧板与冷轧板成为了检验监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制订相关标准势在必行。
经国内外相关资料查询,国内外并没有区分热轧板和冷轧板方法的报道,更无相关的检验检疫方法和标准。如果能够成功建立区分进口热轧板和冷轧板的鉴别规程,不但能填补检验检疫在这方面的空白,还能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提供技术保障,意义十分重大。
反复验证攻克难题
常熟局接到标准制订任务后,马上成立起草小组,按照计划任务书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工,展开研究工作。由于缺少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前期的资料积累变得尤为重要。为了解目前该领域的实际情况,该局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选取了生产企业、外贸企业、监管部门、相关使用部门等具有代表性的15家单位,开展走访调查或电话咨询,积累了2万字的调研材料,了解到了各方面对于热轧板和冷轧板鉴别的需求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整理出鉴别两者的重要因素,包括外观质量、规格尺寸、硬度、显微组织等,为下一步开展实验室检测验证确定了方向。
为确保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准确有效,技术人员收集了200余批样品,以保证检测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根据上述鉴别因素,技术人员在实验室检测中发现了热轧板与冷轧板的几项关键性差异:一是外观差异,技术人员在仔细观察热轧板和冷轧板的外观质量后发现,冷轧板的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表面粗糙度低,而热轧板尺寸精度低、表面质量较差、表面粗糙度高;二是厚度差异,发现冷轧板的厚度一般在0.15~4mm,热轧板的厚度一般是在1.0mm以上;三是硬度差异,发现对于相同材质的硬质态冷轧板和热轧板来说,硬质态冷轧板的硬度较高,而热轧板的硬度较低;四是显微组织形态差异,在进行显微组织检验时,技术人员按照GB/T13298-1991的要求制备金相试样,然后在金相显微镜上观察组织,发现冷轧板的显微组织与其热处理状态有关,与热轧板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室检测是确定鉴别方法和程序的关键步骤,技术人员为兼顾鉴别方法的代表性、适用性和易操作性,进行了大量样品的反复验证,每一项指标的检测都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在硬度检验中,由于检测要求试样表面平整,且两面平行,技术人员必须将所有检测样品预先磨平,对于200多批300余个样品来说,是个很大的工作量。在金相检验中,要经过粗磨-细磨-抛光-浸蚀-观察等几个阶段,热轧板和冷轧板的大部分试样都比较薄,在磨样和抛光阶段有着较大的困难,对此,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镶嵌和粘接试块等方法,解决了金相试样制备方面的困难。通过实验室检测,鉴别热轧板与冷轧板的核心指标得到了验证和确定,为标准的**终制订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标准进入起草阶段后,技术人员研究讨论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确定了标准撰写的思路和原则,严格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1部分:术语》的要求,进行标准起草,于2011年10月下旬完成征求意见稿,2012年4月完成报批稿。在征求意见阶段,14个检验检疫局提出了20 条意见,大部分认为该标准撰写规范,鉴别方法富有创造性,操作简洁易行,对现场检验具有指导作用。
七道程序科学鉴别
《进口热轧板与冷轧板鉴别方法》标准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方法原理、鉴别程序和方法、资料性附录6个部分。其中,七道鉴别程序是该标准的核心,集中解决了进口热轧板与冷轧板鉴别难的技术难题。
一是产品信息搜集。产品信息能够体现产品的特点,从生产国别、牌号、产品标准、生产工艺、产品质保书、价格等多方面搜集产品信息,有助于区分产品是热轧板还是冷轧板。冷轧板在包装时一般内衬防潮纸,外用塑料薄膜、铁皮封好后再用钢带捆扎,而热轧板则是裸装或者是直接用钢带捆扎;冷轧板和热轧板的样品标识不同,包括品名、产品标准、牌号等;通过对整批货物的堆放场地、包装方式、样品标识等方面的鉴别也有助于区分两者。
二是取样。在全批货物中抽取足够制备测试项目的代表性样品,样品表面不应有裂纹、孔洞、折叠等肉眼可见的缺陷,在取样的过程中保护好样品表面。
三是外观检验。采用肉眼或者低倍显微镜检查外观质量。由于冷轧板是热轧板在冷轧工序后得到的,而且冷轧同时还会进行一些表面精整,所以冷轧板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表面粗糙度低。热轧板是在高温下轧制得到的,又分酸洗板和未酸洗板,酸洗板表面由于酸洗过而呈正常的金属色,由于未冷轧,表面质量不如冷轧板;未酸洗板通常表面会留有高温氧化痕迹,如果存放环境不好的话通常会带点锈。
四是厚度检验。采用千分尺测量厚度,每边测量三点,距离边缘至少10mm。一般可以将厚度小于1.0mm的钢板初判为冷轧板。
五是硬度检验。采用GB/T230.1-2009测量硬度。冷轧板按照热处理种类可以分为退火态和硬质态,硬质态的硬度高于退火态的硬度。对于相同材质的硬质态冷轧板和热轧板来说,硬质态冷轧板的硬度较高,而热轧板的硬度较低。
六是显微组织检验。采用GB/T13298-1991观察显微组织。热轧板的显微组织为等轴晶粒。冷轧板的显微组织则与其热处理状态有关,硬质态冷轧板的显微组织的晶粒在轧制方向上有一定的伸长,而退火态的冷轧板的显微组织也是为等轴晶粒。
七是结果判定。符合上述冷轧板条件的钢板可以判定为冷轧板,符合上述热轧板条件的钢板可以判定为热轧板。
相关链接>>
2012年4月9~10日,化矿金专业行业标准审定会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检科院、广东、北京、上海、深圳、山东、吉林、辽宁、天津、福建、厦门、珠海、江苏、浙江、宁波、河北、河南、湖南、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新疆检验检疫局的共计8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审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标准起草人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内容和相关资料的汇报,对《进口热轧板与冷轧板鉴别方法》的技术内容和文本格式进行了严格的审定和充分的讨论,并提出意见如下:
该标准提交的资料齐全、内容完整,符合标准审定的要求;编写格式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
该标准通过比较热轧板和冷轧板的外观质量、厚度、硬度和显微组织来区别热轧板与冷轧板,方法简洁实用,操作方便易行,能够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
标准起草人根据审定委员会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了认真的更改。会议一致同意《进口热轧板与冷轧板鉴别方法》通过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