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开始,意大利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三批共30个“伪意大利”品牌,涉及箱包皮具、服饰家纺、汽车用品、家具建材等多个行业。它们宣称产自意大利,或使用意大利国名、地名做产品名称,但这些品牌在意大利根本不存在。意方呼吁中国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姑且不去分析其中的国家利益问题,单就品牌的“洋马甲”问题,也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我国陶瓷卫浴业中的“洋马甲”现象十分普遍,动辄欧美风格,或是欧洲典范,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土生土长的本土品牌。一些本土陶瓷卫浴品牌选择先行穿好“洋马甲”,伪装国际化,一方面为了迎合消费者的炫耀心理,同时也给自己增加了身价,助推了产品价格的提高。特别是崇洋媚外的心态,消费者觉得国外的产品就比国内的好、比国内的贵。这既为假洋品牌的存在提供了温床,营造了土壤,也从一定程度了纵容、宠坏了消费者。企业为迎合消费者对洋品牌的追求,故意打造出这种形象。
中国陶瓷对“洋马甲”说不 本土品牌当自强
应该说,“学习要先从模仿开始”,先模仿起个洋名,再请策划公司做一些让国内消费者感觉是国外品牌的宣传推广,在陶瓷卫浴业起步阶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或是为适应国际化需要起个切中品牌内涵的洋名字,从市场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广泛认知,是迎合市场的表现,同时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但陶瓷卫浴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真洋品牌与伪洋品牌已基本上泾渭分明,依靠品牌的“洋马甲”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和辉煌感,消费者日趋成熟的消费心理,注重性价比,已经很大程度上让伪装洋品牌的“洋马甲”悄然褪色,“假洋鬼子”已经失去了持续发展能力。
本土化民族自主品牌当自强。其实,从意大利“跨洋打假”事件中,我们更应坚定打造民族自主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本土品牌经过许多年与国际洋品牌的较量,也在日趋成熟,不断壮大。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去模仿照搬国外品牌,运用东方美学与文原文化精髓走出自己的设计之路、发展之道、强大之途,正当其时。本土品牌褪去缺乏本土文化内涵的“洋马甲”,淡定些,从容些,执著些,不盲目地被国际潮流带着走,不盲目地被其他国家文化遮望眼,不盲目地被国际品牌沦为跟屁虫,潜心打造自己的自主品牌,同样有能力靠民族本色与国际洋品牌同台竞争。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国外对品牌形象的重视,与国内某些品牌的“假洋鬼子”、“傍名牌”、靠钻营投机等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且国外对品牌的重视已上升到国家高度。作为国内陶瓷卫浴企业,在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规则越发细化,知识产权、专利、品牌、贸易壁垒等博弈手段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不能一味地走傍牌、山寨、模仿的路线,伪洋品牌不会带来价格的走高和销量的增涨,惟有不断创新,明晰品牌战略,找准市场定位,积极推进转型升级,提升国产陶瓷卫浴产品的品质、档次、附加值、科技含量,以及民族自主品牌形象,才会走出一条本土化的民族自主品牌的强壮与腾飞之路。
还有一点就是,洋品牌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冒名洋品牌,被媒体曝光之后,一般会损失惨重,面目全非,被消费者打入冷宫,东山再起需要付出的代价或许比重新创业还要巨大,更加困难。曾经的欧典地板,不久前的达芬奇家具,都曾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有人说,如果企业一开始就下定决心做真正的自主品牌,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他们的品牌地位或许早就树立起来了。可惜某些人喜欢讨巧、走捷径,自以为穿个洋马甲就可以发大财,殊不知马甲穿上容易脱下难,甚至还会付出惨重代价。
因一两个品牌的焦点事件被曝光之后,造成行业蒙羞、受损的案例已经很多,这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近来有报道称某一陶瓷品牌被曝是假洋品牌,并已被证实。有人对意大利来华打假做出这样的点评:打了假品牌,羞了谁的脸?由此,假如意大利来华打假的目标全部集中在陶瓷卫浴业,那蒙羞的又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