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事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工作20多年,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如何规范操作与管理才能**大程度保证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安全?根据笔者多年的施工一线管理,有以下一些体会与业内同仁共同探讨。
一、我单位上世纪70年代初就按一机部图纸制选安装了30米跨,两头8.5米悬挑,5吨、3吨双机构单梁龙门吊。装拆塔机和单、双梁行吊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并批量生产自升式龙门架,取得《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三级》也已有多年,作业人员2003年首批就参加了省建设厅的装拆培训和取证。现对《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提一些看法:三级企业和二级企业可承担的塔机级别相差不大,在安拆中所使用的设备和安拆工艺也相差不多,所以象我们这样的二线城市基本上持有三级资质就可以维持了,也没有多少再要求升到二级的。但随着高层、超高层和钢结构、工业建筑的发展,要升到一级还是有必要的。但资质要升级门槛太高,很不容易。另外光有资质不行,还得有拆装许可证,在业内要实行许可证制。因此当今数量众多的低资质企业如何增强实力练好“内功”,是值得业内关注的事情。
二、如何遵循《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我单位在施行过程中,着重加强了如下7项工作:
对起重设备定下准入制度,对合格供方、租赁方进行了考察、评审。对性价比、安全性和售、租后服务进行对比,杜绝不合格和超期服役设备进入施工现场。
对起重设备把好进、退场,安、拆安全关,转移一个工地检测一次。在同一工地使用达一年检测一次,并对基础、安装、附着、顶升接高各工序组织产权方、安装方、使用方、监理方和总承包单位进行五方验收、签章,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对施工升降机的防坠安全器在施工现场至少三个月做一次坠落试验,从出厂日期起一年做一次检测,五年强制报废。
对安、拆方案严格审核、审批制度,并制定编制要点(附详单),对安、拆工、操作工、信号工进行培训与再教育,坚决持证作业。
对内业资料做出资料检索(附详单),从软件上加强监督管理。
对自有起重设备办好备案和安装告知、使用登记、拆除消案等手续。
对起重设备的运转、维修、保养做好记录,并对噪声、油料滴漏等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控制。
对安装使用中易发生的突发事件,编制好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做好记录和评审。
三、塔式起重机在非工作状态时是**失衡的工况,包括基础的倾翻力距,附着对着力点的各向力距均是**大的,对塔机结构也是**受力的。所以简单把塔机按 800KN·m为界点来区分允许工作年限也是不太合理的。如有些厂家为迎合某些用户的需要把起重臂加长,其平衡臂上的配重也相应要增加,否则塔机结构会始终处在**劣状态。还有同样规格的塔机在选材,塔身、臂架的主肢截面和整体截面各厂家也不一样,甚至差距很大。有些小厂家的产品始终工作在临界状态甚至超载状态,构件的疲劳肯定要比那些好的产品来得快。关于塔机型号,如400KN·m就有4010至4807等多种规格,加上一些跨界型号,使产品很不规范,使真正使用中附着后的自由高度并不能是独立高度的三分之二。随着施工进度的加快,安全防护要超过作业层1.5米以上,所以如400KN·m塔机在60米至少要打3道附着。而在实际操作中要打5次,其中2次是替补,不然在附着点达不到标号的情况下使用就会出大事故。另外400KN·m的塔机和200KN·m的塔机端部吊重基本一样,同样长期超载使用。而630KN·m的塔机,大小厂的指标都相差不多,在60米使用高度只需一道附着。由此看来,今后对 630KN·m以下规格型号的产品要作一些调整和规范化。
四、要规范起重机械的检测市场。现在除各地的技术监督局具有检测资质外,建筑行业内的检测中心也增加了检测起重机械的资质。还有很多民营检测机构,在抢占市场中,大打价格战、检测报告送达时间战、检测手段简化战、中介费战,而检测质量大打折扣。一个检测小组一天可检测十来台塔机,其检测质量可想而知。检测报告中的12大项,87个以上的数据都要靠细致的检测才能得出,所以要有相应的行政措施和准入制度把关。
总的来说,对建筑起重机械的安装、拆除、使用、保养的管理涉及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在工程施工中只有认真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才能促进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官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