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政策篇
“十城万盏”第二批试点工作启动
事 件:5月,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同意开展第二批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示范工作的函”的通知,同意在北京市、山西省临汾市、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安徽省合肥市、安徽省芜湖市、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潭综合试验区、山东省青岛市、湖南省郴州市、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中山市、海南省海口市、陕西省宝鸡市16个城市(地区)开展第二批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以下简称“十城万盏”)试点示范工作。
通知说,为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推动节能减排,有效引导我国半导体照明应用的健康快速发展,扩大半导体照明市场规模,拉动消费需求,促进产业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应用促发展,科技部经研究决定,在前期试点示范工作的基础上,同意继续在北京市等16个城市(地区)开展第二批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示范工作。按照通知要求, “十城万盏”试点示范工作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是试点城市(地区)人民政府。科技部指出,各地政府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快产业链建设,着力探索模式创新,抓紧制定试点示范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解 析:2009年,为扩大内需,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我国启动了**批“十城万盏”试点工作,选取天津市等21个城市,实施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的开展,推动了LED在道路照明的应用,加速了LED照明产业的升级。但与此同时,专家指出,LED在道路照明中应用的种种不成熟也逐渐暴露出来:技术尚不完善、产品成熟度不够、初始投资较高等等。一些LED道路照明产品在应用一段时间后,还出现了技术指标不达标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第二批“十城万盏”工程启动,旨在通过总结经验,以应用促发展。有分析人士认为,第二批“十城万盏”工程启动,为LED企业带来的产值可超数十亿元,这也为很多LED企业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不少企业都希望借此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专家提醒,企业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应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核心技术提升,否则盲目跟风对企业而言只能是“危大于机”。
连续第四年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
事 件:5月,由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共同组织的2011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如期启动。招标产品共包括三基色高频双端荧光灯及支架(高频T5或高频T8)、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5~8W、9~14W、18~24W、25W~60W)和高压钠灯(150W、250W、400W)三类产品8个包段。包括惠州雷士、上海亚明、浙江阳光等在内的国产优秀品牌以及欧司朗、飞利浦、松下电工等国际**企业共29家企业入围,获得了参与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资格。
解 析:此次推广工作依然是通过财政补贴资金支持高效照明产品替代在用的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以加快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使用。补贴资金采取间接补贴方式,由财政补贴给中标企业,再由中标企业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减去财政补贴资金后的价格销售给终端用户,**终受益人是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较以往相比,本次招标重点推广低汞产品,要求清洁生产,加大废旧荧光灯回收处理工作;同时推广地区向农村市场倾斜,原则上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比例不低于60%。
本次招标是继2008年、2009年、 2010年国家“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之后的连续第4年招标。在此前的3年时间内,节能灯推广工作作为我国实施绿色照明工程的重要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十一五”期末,我国共通过财政补贴推广节能灯3.6亿只以上,减排效果显著。我国荧光灯与普通白炽灯的生产比例由1995年的1∶6.25,提高到基本接近1∶1。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工作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价格的下调,使用户得到了实惠。目前居民消费的灯具中,节能灯占比达到 30%~50%,在政府机构和大型公共设施场所,占比达到了80%~90%,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彻底淘汰白炽灯。
“中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发布
事 件:1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决定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照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
《公告》明确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分为五个阶段: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为过渡期;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2014年10月1 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为中期评估期;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或视中期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发改委表示,中国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2%左右,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白炽灯,节能减排潜力巨大。逐步淘汰白炽灯,对于促进中国照明电器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解 析: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实施路线图,将有力促进中国照明电器行业健康发展,取得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预计可新增照明电器行业产值约80亿元人民币、新增就业岗位约1.5万个,形成年节电480亿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万吨的能力。
实际上,中国节能灯产品质量水平日益提高及半导体照明技术发展迅速,在家庭照明、商业照明、道路照明等领域逐步得到应用,高效照明产品的发展及日益成熟的技术为逐步淘汰白炽灯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业内人士表示,在5年内淘汰白炽灯这一计划是可行的,因为过渡时间长,为生产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预留了较大的缓冲时间。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2010年我国白炽灯产量和国内销量分别为38.5亿只和10.7亿只,市场占有率约在20%~30%之间,主要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因此,节能灯和LED要想替代这部分市场并不十分轻松。另外,市场上的节能灯和LED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泛滥。因此,尽管路线图的发布,为LED和节能灯行业带来了利好,但是只有替代产品真正能够降低价格、确保质量,才能使这一利好的宏观政策真正促进相关企业的长足发展。
《“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发布
事 件: 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对“十二五”期间城市绿色照明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明确,是各地“十二五”期间实施城市绿色照明的依据。
《纲要》提出了7项具体目标:一是完成节能任务,以2010年年底为基数,到“十二五”期末,城市照明节电率达到15%。二是完成城市照明规划编制,201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和东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要完成城市照明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并按法定程序批准实施。三是完善城市绿色照明标准体系,完成《城市照明规划规范》、《城市照明节能评价标准》编制,修订《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研究制订城市绿色照明评价方法和标准。四是提高城市照明设施建设和维护水平,完善城市功能照明,消灭无灯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道路装灯率应达到100%;道路照明主干道的亮灯率应达到98%,次干道、支路的亮灯率应达到96%;道路照明设施的完好率应达到95%,景观照明设施的完好率应达到90%。五是提高城市道路照明质量和节能水平,城市道路路面亮度或照度、均匀度等应符合《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照明质量达标率不低于85%,新建道路照明节能评价达标率应达到100%,既有道路照明节能评价达标率不低于70%。六是实行景观照明规范化管理。景观照明应严格按城市照明规划实施,控制范围和规模,加强设计方案的论证和审查,并应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七是推进高效照明节能产品的应用,严禁在新建项目中使用高耗、低效照明设施和产品,用两年时间全面淘汰城市照明低效、高耗产品。
解 析:业内人士表示,《纲要》对“十一五”期间城市绿色照明工作的得失进行了客观总结,对“十二五”期间的具体工作及保障措施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它的出台,对推进“十二五”我国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提高城市照明节能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纲要》中,着重强调了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加强城市照明规划编制等内容,这对照明行业向科学、绿色、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下篇:行业篇
原材料价格暴涨急跌
事 件:从4月份开始,稀土价格一路上飙。作为节能灯配件毛管中三基色荧光粉的主要原料,稀土占荧光粉原料的比重达75%,稀土价格一年时间暴涨10倍,荧光粉的价格也随之迅速上扬。3月份价格为300元/公斤,7月份被暴炒到3000元/公斤。在三基色荧光粉涨价前,其占节能灯总成本的比重只有一成,但荧光粉涨价后,其占节能灯成本比重大幅提升,导致节能灯产品价格比2010年上涨至少10%,多则达到20%~30%。
解 析:原材料奇货可居、持续看涨,引发了节能灯行业的阵痛。一些小企业难以为继,不得不停产歇业。有业内人士计算,2011年7月份,荧光粉的价格已经超过了2010年每只毛管的成本价。以前一根20瓦荧光灯毛管的成本大约2元,如果按3000元/公斤的价格计算,仅荧光粉的成本就接近3元。三基色荧光粉的疯涨,明显加剧了节能灯行业的乱局。“这将导致更多企业采用低成本的卤粉以次充好,卤粉的成本还不到三基色荧光粉的十分之一。”业内人士介绍,而比起采用三基色荧光粉的节能灯,卤粉灯的光效和寿命都要大打折扣。这种企业的短视行为也导致了不少节能灯质量严重下滑。
下半年,荧光粉价格又迅速回落,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暴跌,导致不少节能灯企业元气大伤,一些小型企业也因此退出了市场。
LED产业资本涌入与企业倒闭并存
事 件:2011年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小企业老板欠债“跑路”的消息不断。与此同时,LED “行业热、企业冷”的状况也逐渐显现。据统计,全国已经有10%~20%的LED相关企业在2011年内倒闭,其中珠三角占了绝大部分。
解 析:目前,国内LED企业基本扮演着“打工”角色。国内做LED的厂家很多都是在“借鸡生蛋”——从国外买回大量的设备、芯片回来自己封装,这就提高了 LED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而且由于国内技术水平达不到国际水准,在国内封装后芯片的质量下降,寿命缩短,后期维护成本非常高;此外,新的生产项目也需要厂家先投资,极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这也是大部分LED厂家生存艰难以至于倒闭的原因。
分析人士指出,近一两年,很多LED企业本就处于亏损状态,而伴随宏观经济的不利因素,倒闭在所难免。一方面,企业如潮水般涌入这个行业,另一方面,市场无法达到预期值,也导致LED企业后续发展难以为继。LED产业正面临核心技术掣肘、标准缺失与资金滞压等瓶颈,靠简单替换白炽灯的思路也要转变。
当然,与此相伴随着,2011年又几乎无可争议地成为LED 的发展之年,无论是广交会、光亚展还是灯博会、香港展,LED 随处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很多企业开始转向资本的利用,引入风投,以便使技术与产品结合。2011年年初,国内LED企业雷曼光电登陆创业板;5~7月,鸿利光电、显示屏企业奥拓电子、深圳洲明科技、瑞丰光电等LED企业先后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和中小板;11月,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A股成功过会,成为以LED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国内相关LED产业研究数据显示,目前LED在中国照明市场的占有率仅5%,但其增长速度高达 60%~70%,这一数据值得业内人士思考。
纵观行业2011年的表现,调整转型无疑成为了年度关键词,而且这一趋势将在2012年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