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再度面临严峻考验。作为中国装备制造标志性品牌,徐工集团(简称徐工)变低谷为机遇,续写着一个地方国企变革创新、裂变发展的成功传奇。
“持续自主创新,是徐工逆势提速发展,打造世界级企业的核心动力。”徐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说。
目前,徐工集团已创造了连续22年位居国内行业**的纪录,历史性跻身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7位,每年上万台工程机械出口欧美等五大洲147个国家和地区。
强筋健骨 逆势突破
去年四月份起,工程机械行业连续4个月持续回落,且月环比降幅均在30%左右。徐工集团以创新思路应对冲击,抓住发展契机。去年前10个月,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67亿元,超过前年全年水平。
对于徐工来说,逆势突破已非首次。2009年初,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工程机械行业遭遇行业大萧条。徐工集团牢牢把握重大政策机遇,抢抓大客户、大项目、大工程,当年完成营业收入505亿元,在极大困难中实现100亿元净增长。
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660亿元,成功创造了连续4年规模净增超百亿的“徐工速度”。一轮轮的市场冲击和洗礼,推动徐工不断“强筋健骨”。
近五年,徐工集团实现利润和利税分别翻了4番多和3番多,2010年利税历史性地达到50亿元,去年前10个月,利税已超过前年的**好水平。
在此过程中,徐工集团突破传统拓展新兴市场,构建了全新增长点。在汽车起重机、大吨位压路机销量分别连续9年和2年世界**的基础上,该集团在挖掘机、混凝土机械、重卡市场,均已实现翻番增长;新开发的大型矿用自卸车和大型掘进机等产品,快速进入矿山、煤炭和港口机械领域;目前,徐工正在积极调研,准备加快进入海工装备、盾构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
自主创新 持续收获
徐工集团逆市突破的背后,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打破跨国公司技术封锁的不懈努力。
去年初,由徐工自主研发的、具在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1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通过了产品鉴定,并于6月顺利交付使用。此举标志着继德国和美国之后,我国成为第三个能研发并生产千吨级全地面起重机的国家。
徐工集团科技质量部部长闫丽娟说,徐工已创造出2000吨履带起重机、12吨装载机和大型筑路机械等100多项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主持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60多项,攻克了多桥转向、轻量化设计和智能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企业在人力、财力方面对于自主创新的持续投入。
王民介绍,徐工多年来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在5%以上,如今有6000多人专门从事产品研发和工艺研究,汇集了80多名国内**高端工程机械技术人才,徐工**企业技术中心在国家发改委的历年度评价结果中始终位居行业**。
在强大的技术投入下,研发成果进入重要收获期。仅去年前三季度,徐工集团就获得授权专利321项。如今,该集团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已达到920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
去年,徐工集团被国家工信部授予江苏**、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目前,该集团正面向全球布局研发中心,除了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正加快建设外,徐工欧洲研发中心、巴西工厂和工程技术中心也在加快建设。
长袖善舞 全球布局
去年,在委内瑞拉,徐工集团一单拿下7.446亿美元的出口大单,在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形成了极大影响。
持续的自主创新,为徐工集团赢得国外青睐、布局全球市场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徐工实现出口创汇26亿美元,比“十五”增长了9.1倍,5大主机出口收入和出口总额保持行业**,形成了全球100多家代理商及服务备件网络。去年前10个月,出口总额7.5亿美元,接近翻番增长。
王民说,近年来,徐工国际化开拓速度愈来愈快、力度愈来愈大、区域愈来愈广,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实现了市场**,
一组数据颇能说明问题:2010年,徐工在巴西市场出口额突破1.3亿美元,汽车起重机占有率达到46%;在波兰市场,装载机占有率达到70%;在哈萨克斯坦整体份额已居第1位,在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居前3位。
当下,徐工的全球制造布局正在提速,在建重大项目19项,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大吨位起重机、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机械基地进展顺利,新疆、巴西、上海临港和重卡基地将开工建设,印尼、南非、东欧、印度基地将实施。全球旗舰店、全国千家4S店及25项国际客服体系建设项目加快实施。
“目前海外销售占徐工的15%,未来三年内这一比重将提高到30%!”王民说,集团今年的目标是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力争进入世界行业前3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