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这本是一个曲折中上行的行业,它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社会基础建设与工业化发展的需求。行业的健康发展与产品的安全环保的交替推进是涂料行业永恒的主题,刚刚过去的2011年也不例外。值此年关临近之际,回顾过去一年里涂料行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些关键词总是伴随着时间的推进风靡于各大媒体。
但回顾2011年涂料市场上**显著的怪现象就是屡禁不止的“仿冒”“山寨”与“小作坊勾兑”的涂料愈发猖狂;小型涂料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倒闭潮”;**的大型涂料品牌在面对消费者维权时,打起太极来更加“熟练”等等……繁荣的市场背后也掩盖不住背后的乱象迭生,2012年涂料行业的健康发展又该何去何从?
行业另一面:2011年涂料业黑榜关键词
“山寨”:
野火烧不尽,山寨货逼到正牌军
海口一工厂专生产假腻子粉、乳胶漆,厂家还能提供正规厂家的合格证书和产品检测报告,市民根本分辨不出真假。而为了逃避检查,工厂内从不存留原料和成品,客户须提前一星期预定。想要什么牌子就用什么牌子,同时,还会贴上合格证和生产日期,**做到以假乱真。而令市场感受到危机的是,目前海口这样能“乱真”的造假并不是局限于某一家工厂、某一个地区。一位业内人士对慧聪涂料网坦言:目前的涂料市场的造假“早已不是星星之火,而成了燎原之势!”
以低价铺货,辅以高水平的仿冒造假,如此下去,涂料行业“危矣”!
“合格率低”:
一直未解决的老大难
接近年关之时,公众对于食品、日用品安全紧绷的神经再次经受考验——蒙牛黄曲霉素超标、东洋之花含氢醌、天津再现瘦肉精。连续三个工作日披露的质量安全事故,给2011年消费安全画上了无奈的句号。涂料尽管不是日常的消费品,但其质量安全却与消费者的家居环境健康密切相关,让我们看这样一组数据:
12月,广东质监局抽检防水涂料合格率78.1%;上海抽查工业涂料有4批次产品不合格;9月,锦州市工商局对全市经销的油漆涂料进行了抽样检验,抽检样品35批次,合格19批次,合格率为54.3%。工商部门向消费者发布了购买油漆涂料的消费警示;陕西2季度溶剂型木器涂料合格率在80%以下;杭州一季度涂料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仅为八成……
没有山寨货的“搀和”,这些来自正规厂家的涂料产品抽检的合格率如次之低,是我们的制造水平低劣,还是生产管理上没有重视?
“标准”:
缺的不仅是一纸文件,而是执行
如果你要位自己的爱家挑选一款可以安心使用的涂料,你是会选择“净味”的,还是“低碳”的?抑或者是“竹炭”的、“超环保”、“抗甲醛”的涂料?涂料已被商家包装出层出不穷的卖点,但我们无法衡量这些卖点是否有事实的依据。以环保高要求著称的“儿童漆”为例,由于欠缺国标,儿童漆市场还没有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而企业产品更无公信力可言。部分企业甚至利用行业标准缺失的空子,堂而皇之地将普通油漆贴上未经权威部门检测的环保认证,把普通油漆美其名曰儿童漆销售,造成儿童漆市场鱼目混珠,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没标准的产品,对于安全来说,不过是个“气泡”而已。
“假洋鬼子”:
换个马甲就可以横行涂料市场?
一个被包装成“洋品牌”的某涂料品牌在2011年底,着实在网络媒体上火了一把。先是抛出中标首都地标性历史建筑的新闻,接着网络上又出现一批质疑,还抛出了伪造质检报告的重磅炸弹。这个“洋涂料”又出来一阵澄清,表示自己是中国“**”涂料品牌,绝不会干出此类事件云云。
中国消费者随着购买力的增长,开始将消费的眼光聚集在“洋货”身上。一批批顶着诸如“达芬奇”、“马可波罗”、“蒙娜丽莎”、“大卫王”等洋名人的品牌还真不一定就是洋品牌。一些国产的涂料,急于打开市场的**度,找一件光鲜靓丽的“洋马甲”后,在一团烟花缭乱又并不高明的公关下,就宣称自己的洋血统。就如2011年的“达芬奇”家具事件,真相就是真相,再怎么狡辩和转移视线,也是洗不了底的。
“维权”:
注意这不是足球赛,也不是太极表演
如果,你通过正规渠道买的涂料让你墙面开裂,或者是让你的家具变黄,你会怎样维权?找卖给你涂料的店面商家,还是生产涂料的厂家?福州余女士在购买了某**品牌的家具漆后,发现家具都产生的黄变。在她投诉维权的过程中就遭遇了商家和厂家的来回推诿,而解决无门。余女士不是以一个,也不是**后一个。
都说“三分涂料,七分工”尽管这句俗语里可能夸大的施工的重要性,但可见要保证涂料的**终效果,涂料质量和施工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了正规渠道的涂料产品,却发现刷出来不仅达不到广告的**效果,反而出现颜色不均、发黄等问题时,又该如何维权呢?正因为涂料效果涉及到质量与施工两个环节,消费者自身无法鉴别涂料的质量,厂商和负责销售的经销商就容易把问题归咎到施工的环节上,这个消费者维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凸显了涂料行业售后服务存在的巨大漏洞。
维权,我们到底要找谁?
编辑题外话:
2011年身边的安全,历经了瘦肉精、塑化剂、地沟油、染色馒头、速冻食品细菌门,不免让消费者更忧心忡忡。对于2012年被预言的“寒冬季”的低谷时期,涂料企业更应该珍惜羽毛,善待声誉。特别是对于已经小有名气,甚至是多年来奠定了强大的市场地位的涂料企业来说,更应该善待声誉,尤其需要以身作则。因为,高频率曝光度伪劣产品,说明监管在进步,公众消费权利在得到更好的保障。但对于涂料企业来说一旦陷入丑闻,或者频现丑闻,就是自我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