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似乎摆脱不了这样一个怪圈:钢铁产量在调控中节节攀高。面对这样一种局面,工信部昨天在**新的一份关于钢铁行业的报告中语气急迫:钢铁行业将在高产量、低盈利状态下长期运行。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实在是任重道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生产粗钢3.5亿吨,同比增长9.6%,其中6月份的日产水平创出历史新高。
但其盈利数据却远没有产量那样好看。1~5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640亿元,同比下降1.08%,销售利润率由2007年的7.26%持续下跌至今年的2.42%。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钢铁是两个利润同比下降的行业之一。
这似乎很难解释,盈利如此糟糕,为什么产量还能屡创新高?中钢协相关人士透露,上半年粗钢生产同比增长9.6%中,大型钢铁企业生产增速其实仅有6%,但中小企业的生产增速却高达30%左右。
体现到产品结构上,上半年长材生产同比增长14.97%,而板带材同比增长9.34%。与此同时,中厚宽钢带表观消费只增长3.7%,而棒材和钢筋则分别增长11.4%和15.2%。而长材生产正是中小企业所擅长的。
中小企业热衷于生产长材是因为这些低端产品在上半年价格涨幅惊人,甚至超过了同期板带材。以7月1日为例,高线、螺纹钢每吨分别为4885元、4937元,同比分别上涨21.43%、24.51%,而中厚板、热轧板卷每吨分别为4928元、4908元,同比分别只上涨13.94%和13.27%。
这样的趋势在下半年将会延续。中钢协副会长张长富说,由于下半年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开工建设以及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陆续开展,建筑用钢市场需求将较旺盛,但板带材产能过剩和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将更加激烈。
这令人纠结。近些年来,钢铁工业一直强调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板管比,于是大企业纷纷放弃长材类低端产品而扎堆传统意义上的高端产品领域。但今年在政策主导下,长材这些低端产品却需求旺盛,而大企业由于政策所限,难以生产,于是出现大企业竞争不过小企业的尴尬局面。
市场总是正确的。这些小企业灵活,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现有8亿多吨的钢铁产能中,有一半以上未完全经过国家核准;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在不断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企业改小上大的现象至今屡禁不止。
相比这些“游击队”,大型钢厂的日子并不好过。除了每年要多向矿山支付巨额成本外,如今大型钢铁企业还面临着资金捉襟见肘的严峻局面。
中钢协统计显示,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同比上升33.79%。中钢协副秘书长屈秀丽表示,钢铁企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目前大中型钢铁企业银行贷款规模过万亿,在目前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企业的项目资金已经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