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2011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在京启动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日期:2011-06-01 10:38:35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格局与增长重心均发生重大变化,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正在成为行业增长**重要的推动力,全球工程机械产业也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

2011年5月19日,从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2011年10月19日~20日,在第十一届北京BICES(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与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期间,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联手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日本建筑机械工业协会、韩国建筑机械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同期还将举办“全球挖掘机峰会”和“全球矿山设备峰会”。届时,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中国工程机械》杂志评选出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的董事长、CEO或总裁,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董事长、总裁,中国及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产业链关键环节重要企业高层约500人将参与大会。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格局与增长重心均发生重大变化,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正在成为行业增长**重要的推动力,全球工程机械产业也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介绍:“过去 10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实力持续提升。‘十二五’期间,稳健向上的中国经济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而持续的动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等,都将直接带动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继续上扬。受益于此,加之企业创新能力及综合竞争力等不断提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并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极之一。预计2011年,中国工程机械全行业销售收入将实现17%左右的增长;出口额增幅将达到25%左右;行业出口将全面恢复到金融危机前2008年的历史**高水平。‘十二五’末,中国工程机械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将突破260亿美元。”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剧,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走出去战略”升级,中国企业正在全世界范围积极谋求更大发展,中国与世界工程机械产业之间的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不断融入世界的同时,与国外**企业一道,实现包容性、协同化的成长,为中国与世界工程机械产业的繁荣向上、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祁俊指出,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营销和制造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通过收购等手段对全球市场的不断渗透或深入,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化拓展已经成功步入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全球工程机械产业中的影响力迅速提升。无论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与市场发展看,还是从全球产业运行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置身于一个历史性的窗口期中,未来5至 10年,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全面深入融入世界、与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围绕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推进“调整转型,创新升级” 战略。通过发展高端、大型、智能化工程机械和关键配套体系领域,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顺应全球产业发展大势,2011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主题定为“机会、融合、应变”。围绕主题,大会将重点讨论“未来中国与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机遇”,“中国与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商业环境与竞争秩序的变化”,“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成长对全球产业的影响”,“中国与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如何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共同成长”,“世界工程机械企业如何深度对接中国市场”等话题。

近年来,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正全面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在新市场、新需求等多重动力推动下,重回向上轨道。据悉,在即将于本次产业大会隆重揭晓、由《中国工程机械》杂志发布的“2011年度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上榜的50家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总销售额达到了1550亿美元(约占全球行业销售额的80%),比上年的1131.13亿美元增长 37%。排行榜中,卡特彼勒依旧稳居第1位。本次中国企业入榜数量达到10家,其中3家企业成功进入前10强。中国**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徐工,在排行榜中位居第7。对此,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东升表示:“徐工集团作为中国**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近几年不仅在规模上,更在核心竞争力上,比如在技术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上实现跨越式提升。此次徐工在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7,继续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地位。未来,徐工集团将与其他中国企业一道,全面提升自身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快速地融入世界。今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不仅要具备世界级的规模,更要具备世界级的实力,从而赢得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认可与尊重。”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